東北網5月10日訊 用不到全省6%的耕地產出佔全省10%糧食的大慶,今年將繼續優化種植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食總產量力爭達到145億斤,全力衝刺“六連增”。
玉米和水稻一直以來是大慶的主打種植作物。目前,全市共有玉米田約780萬畝,今年全市將重點建設600萬畝高產玉米攻關田,預計畝產將達到1500斤。針對松嫩兩江沿岸土壤特點,將種植200萬畝松嫩沿江水稻產業帶,預計畝產將達到1300斤。
種植雜糧、雜豆等特色經濟作物,既可以代表大慶地方特點,又是實現農業經濟收益的重要途徑之一。今年大慶將種植特色經濟作物近100萬畝,主要以雜糧、雜豆、藥材等為主,依托百森食品、大慶老窖6萬噸白酒、嵩天2萬噸水晶粉絲等綠色食品產業項目,對農產品進行包裝昇級,提高其經濟價值。
此外,今年大慶還將新建膜下滴灌28萬畝、大型噴灌20萬畝,旱澇保收田達到500萬畝。
市農委主任方捷告訴記者,大慶現代農業建設,將以這幾個農作物種植地帶為牽動,集中建設水稻、玉米等農業示范園區,糧食產量力爭達到145億斤,實現“六連增”。
除了玉米、水稻、雜糧等糧食作物外,花卉、菌類等都市農業也成為今年的建設重點。今年大慶將著力發展50萬畝都市農業,重點培育林甸四季青、紅崗北極花谷、大同高臺子和八井子、肇源福興等棚室基地,進一步壯大綠色棚室經濟。
方捷說,要根據大慶農田土壤特點,因地制宜選擇種植作物。針對部分區域農田存在積水現象,將一些農田改種雜糧、雜豆等適宜生長的農作物,種植面積約80萬畝。對於低窪易澇地帶農田,今年新增水稻田25萬畝,確保農業糧食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