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有一種母愛叫不離不棄——三個腦癱患兒母親的一天
2013-05-12 06:13:0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白林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2日訊 她叫李紅,家住哈市松北區,今年45歲,曾是一名貨車司機;她叫馬穎,家住木蘭縣,今年25歲,曾是一名飯店服務員;她叫陳紅,家住賓縣,今年28歲,曾在家務農。這原本是三個互不相識的女人,但在哈爾濱市殘聯腦癱康復中心,她們的生活軌跡靠近了,因為她們同是腦癱患兒的母親,她們都放棄了原本的工作,專職陪著孩子在腦癱康復中心接受免費康復訓練。

  5:30

  清晨5點半,李紅起床了,因為她的兒子張宸溯像“鬧鍾”一樣准時將她鬧起。深吸一口氣,用手搓搓臉,看著面前這個9歲的胖兒子,李紅笑了。給兒子穿衣服時,發現兒子好像胖了些,便拿出稱來給兒子稱一下。“兒子,86斤了,果然長胖了,難怪這幾天背不動你了。”小宸溯聽後笑了,“媽媽,我想吃皮蛋瘦肉粥。”“好呀,那咱們先做一組康復練習,然後再吃。”

  就在李紅給小宸溯量體重的時候,馬穎也起床了。自從兒子張斯航參加康復訓練班後,馬穎一個懶覺也沒睡過。她要起床給小斯航做早飯,還要在開始上課前做一組康復練習。

  同樣是在5點半,陳紅也起床了。她這個早晨可一點也不輕松,因為她的一對7歲的雙胞胎女兒張藝晨、張藝桐又打起來了。費了半天勁纔將兩個孩子拉開,她趕緊讓每人都做一組康復練習,經過這麼一鬧,她來不及做飯了,中午只好買點粥對付一下。

  小宸溯親了媽媽李紅一大口

  8:30

  8點30分,李紅領著小宸溯出門了。原本李紅要背著兒子下樓,可是小宸溯卻說“媽媽,你累了,我不用你背,我自己走。”看著這麼懂事的兒子,李紅的眼圈突然紅了,單身母親帶著腦癱兒子艱辛生活的9年時光都被拋到九霄雲外,心裡只剩滿滿的感動。開著自己的二手面包車,母子二人有說有笑地出發了。


  8點30分,馬穎跟小斯航也吃完了早飯。因為家在外縣,馬穎在康復中心附近租了一個房子,跟她合租的其他兩家,孩子也都在康復中心上課。小斯航雖然只有4歲,可是卻是三個孩子中最淘氣的一個,一大早,小斯航就吵個不停,馬穎只能一邊做飯一邊應和著兒子。好容易忙完了,馬穎就准備抱著小斯航來上課了。

  馬穎在給兒子小斯航做舞蹈示范

  同樣是8點30分,陳紅卻還沒能出門。因為家在外縣,陳紅只能只身帶著兩個女兒租住在康復中心附近。現在兩個女兒都已經40斤了,陳紅實在背不動兩個孩子,只能等待康復中心的醫生來幫她接孩子。此時,兩個小姐妹早已忘了早上打架的事情,又和好如初了。看著兩個可愛的女兒,陳紅欣慰地笑了。

  陳紅陪著雙胞胎女兒畫畫

  9:00

  9點整,在腦癱康復中心大廳內,李紅、馬穎、陳紅見面了。其他孩子和家長也都陸續來到了,因為9點10分就正式開始上課了。由於小宸溯年紀較大,所以李紅帶著他先到引導式教育室上體能課;小斯航平時活潑好動,在康復中心大家送他個外號“球球”,過幾天有一場演出活動,所以小斯航被選中參加演出,馬穎就帶著小斯航參加表演訓練;張藝晨、張藝桐最喜歡畫畫,在路上就跟媽媽商量今天要畫畫,所以陳紅就帶著小姐倆來到了畫畫教室。

  10:00

  體能課上,李紅拿著小凳子靠牆坐著,小宸溯依偎在她的懷裡。上課時,老師要求小朋友們一起唱《我的好媽媽》,“我的好媽媽呀,下班回到家。工作了一天,多麼辛苦啊……”跟小宸溯一起學習的萱萱、潘雷全都唱了起來,可是小宸溯卻記不住歌詞了,情急的他回頭親了李紅一口,李紅眼圈一下子就紅了。李紅說,小宸溯知道這首歌要表達的意思,卻著急唱不出來。小宸溯5個月大時,李紅與丈夫離了婚。7個月時,小宸溯被診斷出患有腦癱。“當時覺得天都塌了。為了給小宸溯治病,花了不少錢,後來聽說哈爾濱市殘聯腦癱康復中心能免費治療,就趕緊帶著孩子來了。剛來這裡接受訓練時,小宸溯連基本的坐、爬都不會,經過兩年的訓練,小宸溯已經能走了,雖然走幾步就會摔倒,身體也不協調,但是我看到了希望,心裡也敞亮多了。我不指望小宸溯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只要他能做到生活自理,我就滿足了。我唯一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每天不離不棄地守在他身邊。”

  表演課上,小斯航一定要跟陳禹辛站在一起練習。馬穎說,兒子最喜歡小禹辛,什麼活動都要一起參加,因此自己也跟小禹辛的媽媽莊鳳熟絡起來。瞧,小斯航跟小禹辛正跟著老師學體操呢,兩個媽媽也面帶笑容站在孩子前面做了起來,雖然都纔25歲,但舉手投足間卻是滿滿的母愛。

  此時,陳紅正跟兩個女兒在教室學習畫畫。陳紅說,自己並不覺得辛苦,兩個孩子給自己帶來無盡的歡樂,看著姐妹倆進步,自己就覺得一切都值得。說著,陳紅舉起了二女兒張藝桐畫的毛毛蟲:“看,畫的多好。我想我會一直陪在她們身邊,看著她們一點點進步,誰讓她們都是我心愛的小公主呢!”


  和好多孩子一樣,萱萱吃飯需要媽媽哄。

  莊鳳陪著女兒小禹辛在畫畫

  記者手記

  母親節的前一天,我走近一群特殊孩子的母親,來之前的晚上我在想,多數的記者在用鏡頭、筆墨講述這些母親的生活時,往往會添加艱辛與堅強,因為孩子的特殊。但是來到哈爾濱市殘聯腦癱康復中心後,我看到更多的是欣慰、快樂,因為母親們看著孩子們一點點的進步,遠比收到鮮花、禮物來的開心。

  采訪中我了解到,哈爾濱市殘聯腦癱康復中心現在有200個兒童在接受免費的治療,這200個兒童背後就是200個家庭。很多患兒家都在外地,為了幫助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很多母親捨棄了工作,在哈市租房子陪孩子練習。為了節省,4、5個家庭擠在一間40平方米的房子裡。一個孩子的母親告訴我,為了節省車費,她每天背著孩子走2000多米來做訓練。孩子9歲了,80多斤,夏天還好些,半背半走就到了,冬天的時候,怕路滑摔了孩子,只能一路背著,到醫院時羽絨服內早已被汗水打透。

  采訪中,每個家庭都有艱辛、有不一樣的故事,我不想記錄轟轟烈烈的情節,我只是透過每個家庭每天平淡的生活,折射出了母親對孩子們的愛。

  看到孩子能站起來了,母親笑了,那是欣慰;看見孩子能轉身了,母親笑了,那是激動;看見孩子能走路了,母親笑了,那是希望。這些對普通孩子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對腦癱患兒的母親來說,孩子的一點點進步,就是遙不可及的溫暖。但是,即使再艱難,她們也沒有放棄,她們用自己每天最平凡也是最真誠的付出,詮釋著另一種母愛。

  正是這些平凡,深深感動著我。我想說,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你們辛苦了。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