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與艾滋病人『零距離』——艾滋病人專職護士講述她們的故事
2013-05-12 07:14:1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宮玉范 王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給艾滋病患者打針

查閱病例

  東北網5月12日訊  在省農墾總局總醫院有一群常年與艾滋病人打交道的護士,因為護理的病人特殊,做得久了,她們都有了不小的變化。脾氣火爆的變溫柔了,性格急躁的變穩當了。33歲的王銳便是其中的一員。在近10年的護理生涯中,王銳的變化讓身邊人吃驚,她不但與艾滋病人成了朋友,與他們聚餐、煲電話粥,還在為他們介紹女朋友。

  做個微笑的“啞巴”

  “你是護士?”“你是護理艾滋病人的護士?”朋友聚會,當有人談到王銳的職業,她能明顯地感覺到第二個問句的語氣。雖然對方並無惡意,但她的心裡還會產生波動,只是久而久之漣漪會越來越小。“我一個做護士的都能有這種感覺,那些艾滋病人就更不用說了。艾滋病人敏感,這誰都知道,可究竟敏感到什麼程度?那就是無論與他們多熟,都不能問他們的病是怎麼得的,這是一個禁區,你闖進去,他們說翻臉就翻臉。”2006年,王銳開始護理艾滋病人,這麼多年總共護理了多少?王銳沒統計過。不過,2012年在農墾總局總醫院住院治療的有89例,門診就更多了。

  “我怎麼這麼倒霉呢,我就做了一次壞事,就被傳染了。”“我什麼壞事也沒乾,怎麼也被傳染了?”護理中,聽到最多的就是抱怨。王銳說,這時候你最好就做一個微笑的“啞巴”,耐心地聽他們說,你不用插話,也不用問他們,即使他們說得不對,你也不必去計較。王銳對記者說,對他們來講,傾聽就是最好的交流,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委屈、很倒霉,有一肚子的牢騷,總想跟人反反復復地說,而你也就反反復復地聽,他們說出來心裡就舒服了。

  “本來我是個急脾氣,現在被他們折磨得又溫柔又有耐心。有一次,我妹妹來找我,聽我說話的語氣,都沒認出我。”王銳說。


  “沒有她我早就自殺了”

  48歲的於女士自從被查出患上艾滋病,六七年來幾乎每年都要來住一段時間醫院。於女士是輸血時被感染的,剛知道自己的病情時,她都不想活了。“要不是王銳這個護士,我早就自殺了。”於女士說自己剛住院時,很絕望,“王銳就開導我,陪我聊天,從家裡給我帶了好多好吃的,對我可好了,整天勸我,終於把我勸住了。現在我倆處得就跟朋友似的,看不著王銳,我就會想她。”

  王銳說有許多病人,一開始都接受不了自己的病情,住進來了也不配合,這樣你就得勸說他們,讓他們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有一次,醫院住進一個40多歲的男人,不配合治療,很消極。王銳來來回回進出好幾次,那男人看也不看一眼。王銳跟他說話,他說:“你出去吧,我沒啥好說的。”王銳天天來天天和他說:“你來了不就是為看病的嗎?家人放棄工作和學習陪著你、照顧你,是想讓你早點好,你好了他們就不擔心了。你說你來這裡天天花錢、挨著紮,這是為什麼呢?那些錢乾什麼不好,為什麼非要扔到這呢?好聽的我不會說,你想想我說的有沒有道理,人都有求生的欲望,沒有求生的欲望你也不會來了。所以,來了就要好好配合治療,別讓家裡的錢白瞎了。”連勸了幾天,這個男人終於想開了,積極配合治療。

  被病人的輸液針紮出血

  護士在為病人紮針時必須戴手套,可有些病人會覺得你戴手套是在嫌棄他,為了拉進護士與病人的距離,每次操作時,王銳都很少戴手套,這使得她感染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很多。換藥會接觸體液,檢查會接觸血液,就是她們每天都在重復的輸液插拔針頭也暗含著危機在裡面。

  2012年1月10日,在特別處理艾滋病人輸液的針頭時,王銳不小心被紮了一下,當時血就湧了出來,王銳趕緊把血擠出來,用清水和消毒液反復清洗傷口,之後又服用艾滋病人吃的抗病毒藥。那會兒正好是春節前,家裡的活特別多,下班回家後,2歲的孩子還要王銳陪他玩。因怕家人擔心,王銳沒把被紮吃藥的事告訴家人。她的頭一直暈乎乎的,眼看著那是門,一走過去就撞牆,明明想喝水,伸手卻拿不到杯。盡管這樣,她還是堅持下來了,沒讓家人看出一點破綻。

  4年前,王銳懷孕時婆婆就勸她換工作,如今,孩子都3歲了,王銳還在這個崗位堅守著,“我走了,那些艾滋病人怎麼辦?”在她的心裡,那些艾滋病人就是她的“寶貝”,她捨不得離開。

  “你的寶貝又來了!”

  “王銳,你的寶貝又來了!”來找王銳的是一個35歲的艾滋病人。他常來找王銳聊天。妻子不知道他得了艾滋病,而且雙方的老人正催著他們要孩子。又要生孩子,又要妻子不感染艾滋病,以目前的醫療水平,根本達不到。為此,這個病人一直糾結著並經常找王銳來訴說心中的煩惱。“你還得告訴你妻子,你要是說不出口你把她領來,我來和她說。”王銳勸他,“要孩子都得先進行體檢啊,我先同她從體檢談起,問她能不能接受傳染病,她要是能接受我再接著往下說,不能接受那就得改變正常要孩子這種途徑了。”

  像這樣,出院以後與王銳成為朋友的艾滋病人還有很多,他們經常給王銳打電話,“上班不是忙嗎?下班就不忙了吧!”王銳下班以後的很多時間都給了她的“寶貝”。

  有一次,一個已經出院的病人半夜打來電話,電話鈴聲把王銳不滿周歲的孩子驚醒並嚇得哇哇大哭。王銳毛毛愣愣地拿起電話,原來是這名病人吃了海鮮,身上起了小紅點,病人很害怕,這纔撥通了她的電話。王銳記得這位病人本來就是過敏體質,她讓病人馬上去醫院打脫敏針,然後第二天過來住院。病人掛斷電話,王銳卻擔心得再也睡不著,“會不會很嚴重呢?萬一影響到呼吸道呢?”直到第二天見到這名病人,她的心纔真正放心。還有一個周日的下午,王銳在家摟著孩子睡覺,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她竟接了6個電話,都是“寶貝”們打來的。

  為艾滋病人介紹女朋友

  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這是王銳護理艾滋病人多年以後得出的感悟,“他們太不容易了”,所以聊天、握手、聚餐,只要是能給他們溫暖的關懷方式,她都不會吝惜,包括為他們介紹女朋友。一個28歲的青年,工作穩定儀表堂堂,被查出患了艾滋病,無奈之下找個理由與女朋友分手了。“王姐,你給我介紹個女朋友吧,我這樣也找不了其他的,只能找像我一樣感染的,你接觸人多,有合適的你就幫我介紹介紹,我們誰也不嫌棄誰,一輩子就這麼過了。”還有一個研究生,與女朋友分手後被查出艾滋病。他的老父親一夜之間就老了。研究生雖然在樂觀積極地進行著治療,但卻再無法回到從前。“王姐,如果碰到有像我一樣感染的女孩,你就幫我留意一下。”“這兩件事一直我心裡,至今還沒有完成。”王銳說時有些歉疚。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