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現代煙草農業趟開湯原強縣富農路
2013-05-13 15:23:33 來源:佳木斯日報  作者:姜春水 王金良 李文全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佳木斯5月13日訊 “過去,地裡主要種傳統的幾大作物,收入不穩定,自從縣裡鼓勵我種上烤煙後,每畝收入在3200—3700元之間,比種大田作物增收兩三倍,這幾年村裡像我家一樣靠種烤煙致富的不下十幾戶了。”湯原縣吉祥鄉互助村村民孫成纔指著院子裡嶄新的拖拉機細說縣裡大力發展現代煙草業帶來的種種好處。

  湯原縣結合自身實際,逐步走出了發展水稻、生豬、奶牛、食用菌、烤煙等特色農業之路。其中,烤煙富民強縣收益最高,被廣為流傳為“一畝煙一頭牛,十畝煙一層樓”,“要脫貧、想致富,相信烤煙有出路”,“子女入學堂,烤煙來幫忙”等佳話。

  近年來,這個縣立足本地優勢,將現代烤煙作為強縣富民的重要產業來抓,使烤煙生產呈現出科學跨越式發展的大好局面。2012年烤煙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煙葉收購量7.67萬擔,煙農總收入6571萬元,實現稅收2156萬元,今年在面積和質量以及相應的增產增收保障措施上又有新的突破。

  以資源優勢促進產業發展。根據卷煙品牌對原料的需求,這個縣組織省內外知名煙草、水利、農業專家實地勘察,總結出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無污染、水資源豐富和土壤含砂量大等“四個優勢”。通過發揮資源優勢,大力推動烤煙生產向“原料供應基地化、煙葉品質特色化”的目標邁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該縣烤煙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實現了飛躍。近兩年全縣烤煙面積穩定在3.5萬畝左右。同時,2010年被列為全國31個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試點縣,2011年湯旺河基地單元建設順利通過了國家煙草局驗收,現已成為廣東中煙雙喜品牌原料基地。

  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產業布局。該縣緊緊抓住國家煙草專賣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契機,整合農業項目資金上億元,重點在適宜種植烤煙的97個村屯集中建設烤煙小區,烤煙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省名列前茅。去年在7個鄉鎮建設11個烘烤園區,新建烤房345棟。目前,全縣烤煙房總量達到1148棟,其中20棟以上規模的烘烤園區有19個,全縣80%的種植面積都集中在園區內,達到了鄉鄉都有科技園區和烤煙群組的標准。

  以發展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這個縣圍繞減工降本、提質增效,全面推進現代煙草農業機械化建設。2012年投入資金100餘萬元購置煙草農用機械40餘臺套,使全縣煙草農用機械達到753套,其中拖拉機115臺,專用機械10類638臺套。在耕種環節機械作業率實現100%,畝用工減少到13個,比以前節省了10個;在晾曬、烘烤環節上100棟烤煙房用工減少到14人,平均降低成本1100元,初步達到了現代煙草農業機械化的標准。

  以增加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幾年來,積極與省內外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合作,推廣以提高煙葉成熟度為中心的適用技術。目前,龍江925、龍江237的種植面積達到70%。加大了硫酸鉀的使用量,增加煙田深松次數,疏松土壤,提高地溫,推行打掉底腳葉、上部葉6—7片集中采收烘烤等技術。先進技術的應用,為湯原烤煙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向打造“淡雅飄逸、吃味醇和的湯原特色生態煙葉”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以創新管理方式提高運營水平。為降低成本、提質增效,大力引導農民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推進基地單元化發展。截至目前,煙農自發地成立煙葉種植合作社7個,並組建了專業采收隊、烘烤隊、分級隊,僅烘烤、分級兩個環節每房降低成本1100元。采取規模化、程序化的園區管理模式和以房養房的辦法,將園區設施效能最大化,全縣19個園區的776棟烤房管理權全部交給村委會或合作社管理,煙農使用烤房需交納一定費用,用於園區的管護和維修。 以完善的保障措施提高種煙積極性。湯原縣地形復雜多山地,乾旱、洪澇、冰雹、寒潮、高溫熱浪等氣象災害偶有發生,建設現代化氣象保障服務系統和制度保障體系,對提高農民種煙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縣共建設了防雹炮點13處,大小機電井168眼,密集烤房匹配、煙水配套均達到100%,形成了煙田全覆蓋的人工防御、人工降雨網絡。同時,縣財政、煙農、煙草企業三方聯保,建立了烤煙冰雹保險基金制度,打消了煙農種煙的後顧之懮。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