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新興區農業合作社趟開致富新路子
2013-05-14 10:35:20 來源:東北網-七臺河日報  作者:臧世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4日訊 4月27日,七臺河市益農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該合作社由新興區紅旗鎮閆家村村民組成。到目前為止,新興區已擁有各種農業合作社20餘個,涉及農副產品、農機具、蔬菜種植、畜產品、特色養殖等多個行業,通過技術共享和資源整合,為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創造了更多條件。

  新興區共有24個行政村,人多地少,分散的生產經營模式沒能形成競爭優勢,也容易產生閑置勞動力,造成農業資源的浪費。走合作社發展的路子,可以把土地、人力、物力和資金等生產要素整合起來,實現技術資源共享,降低生產經營中的風險。近幾年,新興區積極鼓勵鄉鎮落實『宣傳引導、特色主導、典型引導』三大措施,有效促進了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益農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注冊資金300萬元,種植面積150?,將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割,預計年產值可實現200餘萬元。該專業合作社的成立,不僅為閆家村農業機械化、農業科技化發展起到帶動作用,而且將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增產,幫助農民增加收入。長興鄉處在倭肯河下游,水源豐富,生產水稻的水土、空氣符合國家規定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質量標准。為了打響這一品牌,長興鄉新龍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生產無公害綠色大米、有機食品水稻對土壤、肥料、農藥等技術規范的要求,加大了對稻農的培訓力度,讓種稻戶戶戶有專業技術人員、人人都是科技種稻明白人。合作社帶領農民統一采購種子,統一進行棚室育苗,科學種植後,全鄉水稻可實現增產10%以上。走專業合作社種植之路,優化了種植結構,實行了田間統一管理,形成了訂單化生產模式,水稻生產實現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稻農實現了增產增收。

  紅勝蔬菜專業合作社是去年5月成立的,由農民自願入股參加。合作社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為菜農著想、替農民分懮、承擔風險、互利共贏』的辦社原則,采取股份合作制吸納農戶入股,一手抓業務經營,一手抓組織建設,帶動引領農民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目前,紅勝蔬菜合作社蔬菜生產基地470餘畝,主要品種有10餘種,是一個集蔬菜生產、加工、銷售、技術指導、國內貿易等於一體的新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預計年產值可實現400萬元,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合作社還強化了技術統一指導,進一步加大農民培訓力度。通過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采購生產資料、統一種植時間、統一產品標准、統一收獲上市、統一產品品牌的『六統一』生產模式,在全村范圍內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有效降低了生產交易成本,提昇了產業發展質量,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

  東旭興農谷物、農機專業合作社位於長興鄉長安村境內,地處長安村、紅旗村、長發村和羅泉村的中心地帶,輻射總面積161平方公裡、耕地17萬畝,發展目標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將土地集中整合,達到谷物種植、收購、倉儲、銷售一條龍,實現農業效益的最大化。

  今年,新興區將圍繞農業主導優勢產業鏈,發揮各合作社專業優勢,加強合作社之間的合作,形成集群優勢,夯實現代農業基礎。同時,進一步統籌土地資源,調整種植業和養殖業布局,加強耕地保護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力爭完成流轉土地8萬畝。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