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中國式過馬路』調查:學會過馬路有多難
2013-05-14 10:56:1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智博 邢漢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14日訊 本月初哈爾濱市交警部門啟動了對“中國式過馬路”的專項整治。然而以教育為主的整治階段剛剛啟動,便遭遇了勸導難。“中國式過馬路”緣何成為頑疾?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在花園街與紅軍街交界路口,行人成群結隊闖紅燈。馬智博 邢漢夫

  行人過街不等燈 逮到機會就搶行

  13日7時40分,記者來到位於哈市南崗區花園街與紅軍街交叉路口,由於正值交通早高峰,來往此路段的行人和車輛都十分密集。記者看到花園街由西向東供行人通行的綠燈還沒有亮起,便有行人急不可耐的向路中央走去,其中不乏一些領著孩子的家長。“再不過孩子上學就要遲到了”。當被問到為何闖紅燈時,一名帶孩子闖紅燈的男子回答。記者注意到,在該路口每一個信號燈周期,都會有少則幾人,多則數十名行人闖紅燈橫穿馬路,且只要有一個人闖紅燈就會有兩三個人跟著過去。

  8時30分,在道外區南極街第一職業高級中學附近的一處信號燈下,紅燈亮起,但一些行人卻視而不見,大步流星的向車行道走去,一些運送貨物的更是推著手推車、騎三輪車緊隨其後在道路上穿行,遇到駛過來的車輛,索性直接停在馬路中央。

  10時,在道裡區尚志大街與石頭道街交口處,由於該路段地處商圈繁華區域,來往行人較多,行人闖紅燈現象極為普遍。該路口行人通行信號綠燈55秒、紅燈50秒,行人過街最長等候時間不超過1分鍾。然而許多人對交通信號卻熟視無睹。即便紅燈亮起,依然大搖大擺在車流中穿行。看到“領頭羊”率先通過馬路,其餘的行人也緊隨其後,往前“擠”、“衝”,在車流間“殺”出一條“血路”。記者粗略計算,不到20分鍾的時間便有200餘人闖紅燈過馬路。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每個路口堅持沒有闖紅燈的行人屈指可數,許多行人根本沒有“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意識,只要有人闖紅燈便會有很多人緊隨其後。


交警對南極街景陽街交叉口闖紅燈的非機動車人員進行勸導。馬智博 邢漢夫 攝

  交通規則意識淡薄 治理面臨諸多難題

  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處違法處罰科民警曹佳新告訴記者,本月初交警部門對全市主乾道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開展了交通違法專項治理。在全市劃定了8條主要街路、10個主要商圈,組織起由交警、輔警、協管員千餘人組成的勸導隊伍配備警用口哨開展勸導活動,十餘天勸導行人達10萬人次。

  “然而在整治中我們還是遭遇了勸導難。”曹佳新告訴記者,近日,在道外區景陽街和南極街交口處交警對一名闖紅燈過街的年輕人進行勸導時,青年不屑地喊道:“中國人過街都這樣,我從小就不看信號燈,你憑什麼管我。”而一名闖紅燈的三輪車夫更是語出驚人,“我違章你又能怎麼樣,你能拘留我啊?”

  在中央大街和西五道街交口處執勤的交通協管員無奈地告訴記者,“每次我們看闖紅燈都吹哨制止,可行人太多,管著這個顧不了那個。遇到態度不好的人還會反問,馬路上又沒車,為什麼不能過?”

  曹佳新表示,交通陋習不是一天養成的,因此治理也需要一個過程,交警部門將以勸導為主,並視情況對帶頭或不聽勸阻的違法者依法處以相應的罰款。“處罰不是目的,最終還是希望市民能盡快改掉這一交通陋習,養成良好的出行習慣。”曹佳新說。

  從眾心理是主因 完善制度是根本

  談到“中國式過馬路”,黑龍江省科學顧問委員會社會民生專家組副組長董鴻揚說:“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從眾心理在作祟。很多市民一直以來有一種從眾心理,所謂的法不責眾。他們會想,人家可以走,我為什麼不可以走?這種心理大多數人都存在。

  此外,有些客觀因素也助長了“中國式過馬路”,比如信號燈設置不合理等。董鴻揚表示,要解決“中國式過馬路”,相關管理部門還應從文化、體制等多方面進行努力,采取多種措施助力良好交通環境的形成,如在人流量集中的路口,加強對道路安全的宣傳;通過樹立榜樣的力量,形成一個潛移默化的環境氛圍,此外,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更加人性化,使行人過馬路更加方便,如紅綠燈時間、安全島等交通設施的設置。”

  他說,雖然現在交警部門已經出臺相關懲罰措施,但單純的加大懲罰力度只是治標,不是治本,只有制度設計合理、實施不打折扣、基礎設計建設完善、教育與處罰並重,纔能根本解決“中國式過馬路”的問題。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