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6日訊 近日,記者從高新區了解到,作為大慶進軍光伏產業的首個項目,26兆瓦金太陽示范工程一期已經完成,今年6月底二期工程完工後,將實現並網發電。
資料片
“大慶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儲量豐富,適合建造風光互補和風光儲多元化應用示范發電系統。”高新區管委會總經濟師董聖慧表示,如今,光伏發電被列為全市15個重點產業鏈之一,明確了“兩端帶中間”發展戰略,即上游發展無污染、低能耗產業材料,下游發展光伏發電和高端服務業,中間則引進先進技術,積極發展光伏設備制造產業,以此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高新區26兆瓦金太陽示范工程計劃總投資5.2億元,主要利用太陽能光伏進行集中發電應用,按照設計要求,將使用10萬餘塊光伏組件、300餘臺並網逆變器,組件總面積近19萬平方米。據了解,該項目主要通過光伏組件吸收太陽能,其生成的電流匯集到匯流箱,由逆變器將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通過變壓器昇壓,最後並入電網。整個工程建成之後25年累計的發電量能夠達到6.5億度,能夠節約標准原煤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萬噸,首年的發電量能夠達到2800萬度。
“大慶光伏發電量有望達到500萬千瓦,項目需要投資500億元,僅裝備制造一項,就能帶來200億元的產值。”中國能建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研究院的總工程師葛廣林告訴記者說。
同時,在北京恆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低碳光伏產業園內,產業及配套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來到這個全省最大的光伏產業項目施工現場,“巨型”廠房雛形初現。四個月後,技術全國領先、價值5.5億元的電池片組件一體化生產設備就將“入住”這裡,一期200兆瓦超薄高效晶體硅電池片將於年底開始生產。
“園區按照‘市場帶動、基金搭臺、技術領先、產業鏈競爭’的運營思路,突出發展制造、孵化、應用、示范四大板塊,緊密聯接光伏產業鏈上的其他項目,著力構建全產業鏈競爭優勢。”項目負責人張肇芳告訴記者,園區把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分解成原料鏈、輔料鏈、裝備鏈和服務鏈,將著力發展產品內需市場,並加大中下游產業鏈市場應用。
據介紹,低碳光伏產業園規劃佔地45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26億元,主要建設800兆瓦超薄高效晶硅電池片等子項目。園區整體建成後,將形成集“高效晶硅電池切片、電池片、組件、關鍵配件、集成運營、應用示范、高端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集約化、特色化低碳光伏產業發展板塊,建設成為東北地區無污染、低能耗的低碳光伏全產業鏈研發、生產、應用、二氧化碳零排放示范基地。預計年可實現產值200億元、利稅30億元、安置就業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