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6日訊 這些天,“公交車司機羅新剛之死”在廣大市民,尤其是公交司機中成為焦點話題。“羅新剛之死”是司乘矛盾激化的一個樣本,同時還引發了人們對我市6000名公交司機工作環境、家庭生活、心理健康等生存狀況的新一輪反思。
公交司機缺少3000餘人
在公交司機圈內,他們把自己稱為“一群轉圈的小苦逼”。據統計,目前,我市有公交車輛5000餘臺、駕駛員6000餘名,按照車輛和駕駛員1:2的配置比例,我市目前缺少司機3000餘人。
由於缺少司機,許多公交線路的司機都在超負荷工作。23路司機劉樹文說,高峰時吃不了幾口飯就得上車了,一天開4圈。車隊司機少,跑完一圈沒有時間休息、也沒人來輪班,只能接著再開下一圈。
一天工作13至16個小時
記者在116路車隊拿到了該車隊去年12月的工資單,駕駛員收入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其中,大部分人的工資在兩三千元。
116路車隊長呂佳軍講,駕駛員乾兩天休一天,一個月工作20天,可掙圈錢2800元,加上滿勤獎400元,一個月可拿到工資3200元。不過,駕駛員工作時間最少13個小時,最長可達16小時。往少算,20天就是260小時,相當於每天工作8小時,連乾32天。
116路車隊線路單程約23公裡,每圈費用45元,駕駛員一天可開3至4圈。全市公交線路基本按照這個模式計費,雖然根據線路長度、單圈運營時間不同,每圈費用不同,但日工資額大體相當,平均在150元左右。
民營公交司機僅兩成有“三險一金”
目前我市公交行業可謂“二分天下”,全市157條線路,國營和民營基本半開。
市公共電車總公司和市公共汽車總公司是國營公交企業,可以為企業職工繳納“五險一金”,並可通過星級評定,享受行管部門提供的其他福利待遇。但民營公交目前繳納“三險一金”的司機只佔20%。
據我市唯一的民營公交公司黑龍江飛翼客運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有15條線路,共有司乘人員700餘人。現在該公司所有車隊均負債經營。上漲的成本和低票價不成比例。與國有公交相比,民營公交沒有國家補貼,所以多數車隊無法給司乘人員交“三險一金”。
身心疲憊容易觸發司乘衝突
生理上的透支,加之心理上的疲憊,造成公交司機們每天都在負重工作。超負荷工作,使公交車司機成為心腦血管等疾病的高發群體。市心理健康專家曲偉傑分析,公交司機如果處於心理疲憊狀態,對方說些過激的話,衝突很容易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