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訊 記者16日從已完成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保費招標的92家公立醫療機構中發現,我市轄區有18家醫療機構的年累計賠償限額超過100萬元。其中,哈醫大一院、哈醫大二院、哈醫大四院年累計賠償限額超千萬元。
18家醫療機構中有多家三級甲等醫院,但保障額度等級卻相差不少。以同為“三甲醫院”的哈醫大一院和市兒童醫院為例:哈醫大一院保障額度為最高級第16級——全年累計賠償限額1800萬元,每人賠償限額40萬元;市兒童醫院保障額度為第10級——全年累計賠償限額160萬元,每人賠償限額15萬元。
鑒於缺乏以往醫療糾紛的准確賠付數據,“黑龍江省醫療機構醫療風險評定專家委員會”按照統計學方法,組織相關醫療機構相互測算年均賠付水平,並依據測算結果會同保險經濟公司專家,按照保險公司“保本微利”的經營原則和醫療機構充分轉移風險的要求,最終核定保險限額。
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柯雲楠說,保障額度等級是根據醫院規模、醫院風險等內容確定的。本次全省統保選擇了中等標准的保險方案,有較高保險需求的醫療機構,可以申請提高保險條件並單獨核算保費。
對賠付結論無異議的醫患雙方,簽訂《醫療糾紛調解協議書》,並由市賠處分中心填寫《醫療責任保險賠款通知書》後,交由承保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在接到《醫療責任保險賠款通知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結案並通知銀行付款。
從當前情況看,“第三方調解”試點勢必會促進醫療糾紛加速解決。隨著試點的逐漸展開,部隊醫院、非公立醫療機構也可自願加入“參保陣列”。柯雲楠認為,未來“第三方調解”將逐漸向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鄉鎮醫療衛生機構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