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訊 年逾百歲的兆麟公園,正在加緊拾掇園子。短短幾年,老公園裡不斷增加建築物,玻璃房子、簡易板房構成了“垃圾建築”,每一次“添彩”都有添亂之嫌。目前,兆麟公園管轄權已劃歸市城綠辦,昇級改造正在規劃。專家們說,最好的改造就是保護性恢復,尊重歷史,修舊如舊變回老樣子。
昔日的老公園小橋流水、古木參天。資料片
百年園林凌亂不堪
經過百年,兆麟公園已從“純俄式園林”演變成“中西合璧”,但這種深入人心的完美結合,目前已支離破碎。
因為冬天建冰燈的緣故,原來的“園中園”圍牆被拆,圍牆上漂亮的月亮門、別致的透窗都已不復存在。“八角樓”身後的“園中園”區域,已被人為割裂,兩道鋼筋柵欄門封住的一片區域,裡面變成停車場。
不僅“園中園”裡多了兩處奇怪的、不倫不類的簡易房,老公園中“垃圾建築”隨處可見,它們或稱為展館,或叫藝術館。老公園中心地帶的露天舞場,已被碩大的簡易房佔據,掛著“哈爾濱國際冰雕藝術展館”大字,卻閑置著像個空倉庫。
老建築接玻璃偏廈,不協調。
上次大修是十多年前
百歲老公園近幾年變化不大,距離上一次大修已有10多年了。
1995年10月,設施陳舊的兆麟公園大修了一次,當時,建園就有的西山水土流失嚴重,比初建時矮了兩米多。那次大修,僅西山改造就花了近40萬元,圍山砌石,堆山用的土方達1000多立方米。西山正對西門處還添了一個6米高、12米寬的瀑布,引河水上山,要營造高山流水的景觀。
大修工程延續到第二年,那年春天,西山完成了綠化、彩化,山頂上的亭子也重新雕梁畫棟。老公園裡的渡澗橋、跨虹橋也進行了翻修。老公園還拆除了棄用多年的露天劇場,恢復成3000平方米的綠地。如今,“高山瀑布”一年開不了幾次,“瀑布山”更像一堵煞風景的高牆,給人添堵。

“園中園”被隔斷了。
昔日風貌“以水定園”
兆麟公園始建於1906年,是冰城最早的公園之一。曾先後叫“董事會花園”、“特別市公園”、“中央公園”、“哈爾濱市第一公園”、“道裡公園”。1946年3月,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經省政府批准更名為“兆麟公園”。
老公園身負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園、中國冰燈發源地等盛名。資料記載,園內古樹名木參天蔽日,百年老牆、八角樓、俄羅斯小木屋、踏溪橋、人工湖、洗手池、疊水噴泉、古山亭等都詮釋著中西方文化園林建築交融的魅力。
老公園園林設計是圍繞水來布局,留戀老公園的市民、專家都說,山水園林纔是老公園的魂,必須清除“垃圾建築”。
專家認為,老公園保留下來的面積已不大,拆除“垃圾建築”是前提,也千萬別增加建築。老公園水面大有文章可做,讓水融入老公園,更具觀賞性。
名園修回老樣子
在哈爾濱人心中,兆麟公園不僅是一座公園,更是城市符號,它承載著許多老哈爾濱人的回憶。
老公園最值錢的就是個“老”字。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劉曉東教授,從事園林工作多年,他認為,兆麟公園要盡量保留原始地貌,不適合增設游樂設施,因為它不是游樂園。兆麟公園的冰燈雖享譽海內外,但建冰燈一定不能損壞園林綠地,更不能以破壞老公園原有品格為代價。
我市規劃專家張相漢也表示,兆麟公園是哈市最早形成的公園之一,對冰城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昇級改造,最好修舊如舊,那就是徹底清除不倫不類的“垃圾建築”,恢復老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