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4日訊 一邊是全國699萬高校畢業生再創新高,一邊是5月份的兩成招聘企業中出現了75%的爽約率。23日,《部分僱主面臨超七成“爽約”》一文刊發後,在求職大軍中一路高喊著“就業難”之時,多家大型企業HR反饋顯示,此時的低簽約率未必能反映大學生“難就業”的真實狀況。
“在有些畢業生的眼裡,只有考上公務員、事業單位或進入國企纔是體面的就業,一些中小型民企有空閑崗位,仍招不來優秀的人纔。”智聯招聘就業指導專家魏丹說,企業在面試前都會做准備,從篩選簡歷到確定候選人,再安排面試……被爽約的背後是用人單位的壓力。
黑龍江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陳寶鳳也曾直言,高校統計初步就業意向時往往較低,但在臨近畢業前的幾周裡,應屆生實際簽約率就會翻倍增長,這其中的原因多是畢業生手握幾份OFFER,身在這山望那山,不到最後一刻不簽約。
“大部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待遇並不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哈爾濱申格體育連鎖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孔旭告訴記者,坊間常流傳著一句“大學生起薪不如力工”的誤讀。但僱主並不如此認同,調查中僅有10.1%的僱主認為自己提供的薪酬比較低。
孔旭表示,公司規模、薪資福利、五險一金、昇職空間等是求職者衡量企業的標准,它們成為職業穩定性的保障,同時畢業生也要看到今後在公司內的發展。
然而,招聘企業也道出了招聘的尷尬。“目前,90後的求職者離職率太高了,我們招人容易,但是留人太難。”孔旭說,該企業由於薪資福利較好,應聘人員較多,但高離職率讓企業損失不小,“我們招聘的員工基本都是應屆畢業生,因為沒有專業知識,企業的培養成本高,剛剛培養好又離職了,每年的離職率能夠達到三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