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興隆鎮『小南山』取土挖出疑似清代朱姓墓地
2013-05-24 10:49:49 來源:東北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4日訊 5月17日上午,牡丹峰公路築路工人在位於興隆鎮境內的一處山前的工地取土時,意外發掘出許多古代青磚和古錢幣。其中兩塊完整的青磚上,分別刻有“朱姓佳城”和“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初七立”的字樣,且現場收集到的古錢多為“乾隆通寶”。相關專家現場勘察後初步推斷,青磚出土處及四周疑似清代朱姓家族的古墓遺址,具體是單個墓穴還是古墓群,尚需進一步發掘和考證。

  山坡工地

  挖出青磚銅錢

  “市郊修路工地的取土現場,出現了大量古代青磚和古錢幣!”接到知情人提供的線索後,市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會同本地民俗專家宋德胤教授立刻趕到現場。

  “現場位於興隆鎮境內,是正在修建的牡丹峰公路在山前的一處取土工地。”市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介紹,古青磚和銅錢的出土地點位於山腳下,距離被當地人稱為“小南山”的山峰僅有幾十米。據現場工人說,當時挖掘機正在現場取土,在挖到山腳下的這塊地時,剛挖了幾鏟,就發現被挖掘出的泥土中有青磚和銅錢。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趕到現場時,看到數十塊青磚有序地立於被挖掘後的泥土坑中,另外,還有一些青磚的碎塊散落在被挖掘機甩出的泥土堆裡。

  “遺憾的是,被挖掘出的古錢幣沒有被完全收集上來。”當時趕到現場宋德胤說。據現場施工人員介紹,當時出土的古錢幣有很多,但都被乾活的工人收集起來分掉了。在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趕到現場後,僅從在場的工人手中收集到了兩枚,均為“乾隆通寶”。

大鵬新聞網

 

  “文字磚”成

  深入研究解碼

  市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對現場的青磚進行了仔細清理和記錄,共收集到整塊的青磚6塊,破碎的青磚29塊,另外,還有一些更小的青磚碎塊。

  記者看到,現場清理出來的青磚,多數被泥土包裹,磚身呈青灰色。從殘破的青磚茬口處,可以看到夾雜其中的黑色斑點。經測量,出土的青磚均為同一形制,磚長30厘米,寬14.3厘米,厚度為5厘米。

  “從形制上看,這種青磚屬於典型的古代青磚,比現在的紅磚大很多,重量大約相當於現在紅磚的一塊半。”市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介紹。

  “六塊完整的青磚中,有兩塊上面刻著清晰的字跡。”宋德胤教授介紹,一塊磚上刻有“朱姓佳城”四個字,另一塊上刻著“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初七立”的字樣,這些字跡透出的信息讓人興奮,對揭開遺址的身世和年代之謎有很大幫助。為防止遺失,現場的青磚經系統登記後,被收集到了市博物館。

大鵬新聞網

  古遺址疑似清代墓地

  挖掘出青磚和銅錢後,取土現場的挖掘作業也隨即停止。“所以,在收集完這些青磚後,並沒有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再出現”,盡管如此,深諳本地歷史的宋德胤教授仍然覺得,出土青磚和古錢幣的這座山坡不同尋常。

  “從地形上看,青磚出土地點位於山腳下,其背後是一個類似小山的大土包,被當地人稱為‘小南山’。從出土的青磚、銅錢和周圍的環境看,青磚出土地,很有可能是一個大的古代遺址的冰山一角。”曾在現場仔細考察的宋德胤教授分析。

  另外一個重要信息,來自於青磚上鐫刻的“朱姓佳城”四個字。據了解,“佳城”在《辭海》中的解釋,即為“墓地”的意思,在古代,有死人居住的陰宅為“佳城”的說法。另外“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初七立”的刻字磚,也初步佐證了設立墓地的年份。“由此推斷,這裡極有可能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立於此的朱姓家族的墓地。”

  宋德胤說,發現青磚的地方,很可能只是墓地的一小部分,類似於立設墓志銘的地方。至於這裡是一處墓穴,還是家族的大片墓地,還有待進一步發掘和研究。

  古遺址懸疑待解

  盡管初步判定為清代的家族墓地,但青磚和古錢幣出土地在研究者眼中,依然懸疑重重。

  “據在場的施工人員介紹,當時出土了很多古錢幣,但我們到達現場後,拿到錢幣的工人大都支支吾吾,不肯道出實情。”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說,雖然在工人手中收集的古錢幣都為“乾隆通寶”,但被現場工人們拿走的那些古錢幣是否都是“乾隆通寶”,還有待查證。

  更重要的是,這處疑似清代墓地遺址中出土的“朱姓”刻字磚,為本地歷史學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線索。因為,史料上一直有關於明代皇帝朱元璋的後代在清朝流放至寧古塔(今寧安、海林一帶)的記載,其後代也有很多人仍然生活在本地。難道這處乾隆年間的墓地,會與當年的朱姓皇族有什麼聯系嗎?

  “破解這些懸疑,首先需要保護好現有遺址,而後不斷探究尋找答案。”市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坦言。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