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早去早回;攤販:收入未減;司機:不堵車了
在冰城,早市與居民區很難清晰劃界,早市越紅火,佔據的城市公共空間就會越大。方便購物的同時,早市的負效應也在輻射,喧囂、垃圾、油煙、擁堵正困擾著當地居民。
早市撤市時間,由8時改為7時30分,這是治理給早市帶來的一大變化,早市提前撤已執行了一段時間,這提前的30分鍾到底換來了啥?
這回終於清靜了
道裡區巡船胡同正在挖路修管線,盡管路不好走,但不少居民卻可以安睡到自然醒。因為修路“攆”走了窗前早市。
巡船胡同的早市原本不在這條街上,因為阻礙通行,被“攆來攆去”最終落腳在這裡。家門口設早市,當地居民屢被騷擾,特別是盛夏。天還沒亮,“突突突”的農用車就來了,攤販忙著擺陣勢,全然不顧鐵器撞擊地面的巨響。5時多,早市開始熱鬧,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炸食品的油煙子四散,大嗓門農婦幾乎每天都在吵架……
當這處早市延伸到高層居民樓下時,有人用高空拋物對抗,西瓜皮、垃圾袋不定時落下,雖然做法有點“缺德”,但效果明顯,沒人願在高樓下擺攤,早市再沒延伸。不過,8時撤市,上班的、上學的早該出門了,急著穿行早市的司機們,能讓汽車喇叭喊岔氣。
修路意外還給當地居民清晨的寧靜,他們說,有早市方便,買東西便宜,但最好擺在別人家門口。路修好了,早市別再搬回來。
人們已習慣早撤市
早市熱鬧不假,但習慣每天湊熱鬧的人畢竟是特定人群。早市提前30分鍾撤市,那些急著買菜做飯、急著出門的人們沒啥感覺。
昨天一早,在安和早市,孫君正在挑選黃瓜,她急著趕緊回家做早飯。孫君說,她家離早市不遠,以前6時起床後就來早市買菜。這幾天撤市時間改了,但對她沒影響。孩子7時30分就得出門上學,早市就是開一上午,跟她也沒啥關系。和孫君一樣,中、青年人去早市,基本買了就走,不願挨個攤床比價。很多攤主都有老主顧,討價還價都省了。
顧客沒反應,攤主的感覺也不大。楊秀麗是安和早市老攤主,2008年開始擺攤賣豬下水,她說,來買東西都是一些老顧客,雖然撤市早了,每天收入還是200多元,還能提前“下班”,回家時還能看上8時許開始的電視劇。
在士課街早市賣雞蛋的王大姐說,剛改撤市時間,每天少賣幾十元,這幾天收入又恢復了。大家都習慣了早來早走。
私家車主最高興
早市與居民區分不開,穿越早市,是私家車主們最頭疼的事,耗時費神,還常有刮碰。
家住工程小區的吳女士說,過去,經緯十道街早市撤市時間晚,北安街與經緯十道街交口,典型的中國式過馬路,逛早市市民少有人看信號,天天堵車不說,交通意外不斷,一個小刮碰,能圍上一堆看熱鬧的人。提前撤市,路好走多了。
安和街、士課街附近居民有同樣的感覺,當地每天早晨的早市“堵點”,現在都消失了。
提前撤市,雖然只有30分鍾,但變化明顯。多數市民習慣了早去早回,攤販們的收入未見減少,司機們大聲叫好。這30分鍾給城市換來了啥?被早市騷擾的市民感覺舒心一些,其實,這就是城市環境的一種改觀。治理早市亂象,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家園更適宜人居,公共空間屬於大家,早市不該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