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科學養護不含糊 黑龍江省高速公路治病忙
2013-05-27 09:54:0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曉光 姜久明 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27日訊 每到春季,路面就會出現很多裂縫。在雨季來臨之前必須完成灌縫工作,以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日前,記者走訪了我省部分高速公路,看到廣大養護職工搶前抓早進行灌縫施工,並采用科技手段,對高速公路的病害進行科學養護。

  21日,在鶴哈高速哈爾濱至綏化段,記者看到紅白相間的警示錐擺放整齊,這裡的一組養護工正在認真進行灌縫施工。據介紹,哈爾濱至綏化高速公路是我省修建的第一條一次成型的高速公路,全長88公裡,2000年通車。經歷了十多年的風雨,這條高速公路到目前為止沒有大修過。綏化高速公路管理處處長張喜軍告訴記者,這是科學養護、精心養護的結果。早春養護,灌縫是重點,從4月21日開始,路面灌縫施工就全面開展了。為了保證質量,養護工人要充分掌握每個技術環節的質量控制,如瀝青加熱溫度、灌縫的深度及寬度、灌縫美觀程度等。

  在大慶至齊齊哈爾高速公路上,記者看到這裡的養護工人正在給有縫隙的路面貼一種黑色膠布。一名養護工在前面把裂縫中的雜物吹乾淨,後面的養護工用寬約一寸的膠布貼在路上,用汽錘敲幾下就完成了灌縫作業。大慶高速公路管理處處長王軍介紹,為了減少養護成本,又能提高灌縫質量和效率,他們從北京引進了『裂縫貼』,其以無紡布、改性瀝青和橡膠粉為主原料,粘附力強,防水性能好,操作簡易,而且沒有污染。從去年開始,在所轄的2公裡路段首次使用了這種『裂縫貼』,經過一年的觀察,效果好於直接用改性瀝青進行灌縫,且人員減少三分之二,一延長米節省1.5至1.7元成本,所以今年又延長了實驗路段。

  在大齊高速k667+200——k667+300路段,養護工人正在使用冷灌縫材料進行灌縫施工。該技術主要使用從美國引進的灌縫材料,只需兩個人操作,澆灌後的路面只要晾曬3個小時就可通車,而且這種灌縫材料不釋放污染氣體。今年將進行8000延長米的實驗。

  22日,在齊齊哈爾高速公路管理處管理的嫩泰高速富裕段,記者看到養護工人駕駛著自主研發的灌縫機車給路面灌封,灌縫後的路面不用撒石屑,一兩個小時就可以通車。據了解,為了加快灌縫進程,節省養護資金,管理處組織人員對原有灌縫設備進行技術革新,將原來用人工手推、液化氣加熱的灌縫設備改成了自動行走、電加熱等,使用起來更加靈活、耐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去年我省氣溫偏低、降雪頻繁,對路面損害較大,早春養護任務重,春季灌縫施工量大,今年大約有576萬延長米需要進行灌縫,比去年增加了263萬延長米。目前,灌縫工作已經完成95%以上,預計5月底前能夠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