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3.76萬困難家庭將獲長期救助 哈市出臺困難職工幫扶機制
2013-05-29 08:59:5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9日訊 特困職工家庭水電煤氣費將實現按月補貼,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可享受供熱保障政策,特困職工子女義務教育學雜費全免,拆遷住房面積低於保障標准可獲購房補貼——針對我市困難職工生活現狀,市總工會聯合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市廣電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共同出臺了《關於建立完善困難職工扶貧解困幫扶機制的意見》,將3.76萬戶困難職工家庭納入長期救助范圍,改變我市對困難職工救助僅局限於幫助其度過臨時生活困難的現狀。

  根據調查,困難職工致貧主要原因有:收入低,無法滿足生活需要,導致生活水准低下;困難職工個人或直系親屬患重大疾病,給整個家庭造成嚴重困難;在支付子女教育費等大宗消費上發生困難;生活中遇到某些突發事件,出現難以應付的局面;自身素質條件限制了再就業機會。

  針對困難職工面臨的實際困難,《意見》推出七個方面的舉措,重點解決困難職工就業、就醫、子女就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維護困難職工收入分配、勞動、社會保障、精神文化權益,使困難職工經濟和社會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相關調查

  全市有多少困難職工,他們的生存狀況怎樣,如何有效幫助他們渡過生活中的難關?

  為從源頭上解決好困難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市總工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困難職工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市共有3.76萬戶職工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500元,他們普遍存在著就業、就醫、子女就學、日常生活、住房等突出困難。而年齡大、學歷低、財產性收入補貼低成為阻礙其脫貧的主要原因。

  困難職工有『三多』

  調查中,市總工會共下發4000份《職工生活狀況調查問卷》,回收問卷3850份。調查顯示,我市困難職工普遍存在三多狀況:

  ——年齡偏大的多,超過六成。大多數困難職工所在企業由於不景氣,長期不招工,職工年齡普遍偏大,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及困難職工年齡偏大問題更加突出。據對3.76萬名困難職工調查統計顯示,『4050』人員佔被調查困難職工總數的62.79%,成為困難職工中的主要構成部分。

  ——學歷低的多,達到2/3。困難職工文化程度普遍較低。調查統計資料顯示,高中以下佔69.27%,成為阻礙其再就業的一道門檻。

  ——技能單一的多,佔69.2%。由於困難職工大多是生產一線職工,從事的是基礎性工作,行業和工種特點決定了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技術水平較低,技能比較單一,無技術和只具有初級技術水平的困難職工達到26300人。

  月收入遠低於平均水平

  調查顯示,3.76萬戶困難職工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60—396元之間的有7825戶,佔20.8% ;在396--468元之間的有29775戶,佔79.2%,大大低於2011年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元的水平。

  據調查,近年來,居民收入結構雖呈多元化趨勢,但對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來說,工資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活來源。一旦工資得不到保障,生活就會陷入困境。因此工資收入低是導致職工家庭困難的主要根源。

  因病致貧的超過四成

  全市困難職工當中,因本人或家屬長期患病、有的患重大疾病導致生活困難的有16100人,佔困難職工總數的42.3%。

  據統計,慢性病患者每月平均開銷要在200元以上,患重大疾病的每年醫藥費需要萬元以上。我市患重大疾病的困難職工每年支出醫藥費總額達1185.44萬元,人均7409元,相當於困難職工家庭平均年收入的137%。許多家庭因此負債累累。

  因病致貧的困難職工家庭中有1600餘戶是父母、子女等直系親屬患病。由於困難職工收入低、消費水准低,營養不良狀況比較普遍,心理壓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們的患病幾率往往高於非貧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

  透支體力籌集孩子學費

  據介紹,調查問卷問及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時,有1260人選擇了『上大學貴』,佔被走訪者的31.5%。

  據了解,目前本科一、二批院校普通專業每年的學費都在3500元左右,藝術類專業學費5000-10000元不等,本科三批院校每年學費10000元左右,再加上住宿費、生活費,每年的費用總額相當高。而這遠遠超出了困難職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其不堪重負。

  調查顯示,我市困難職工中因子女上學導致家庭負擔沈重的有880人,佔困難職工總數的22%。子女上大學承載了困難職工家庭未來的全部希望,許多困難職工通過透支體力、精力來籌集孩子的學費。

  部分困難職工沒有低保

  目前,我市低收入困難職工的主體是下崗失業人員和待崗職工,他們的基本生活主要靠失業救濟金和低保維持,而失業救濟金的標准只有500多元,低保標准為360元。

  低保是保障城鎮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後一道防線,受政策限制,部分困難職工被拒在低保大門之外。現行政策規定,職工拿不到最低工資由企業負責,這些職工由於按最低工資計算家庭收入,享受不到低保待遇。

  還有部分困難職工因搬遷出現了人戶分離現象,低保長期得不到解決。部分困難職工收入很低,家庭成員雖人在城鎮但為農村或外地戶口,按現行政策不能享受城鎮低保。

  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降低了困難職工抵御風險的能力,當面臨風險、陷入困境時,顯得辦法不多。入戶調查結果顯示,面對困難時,有42.8%的受訪者選擇了找親朋好友,27.2%的受訪者選擇了找工會,21.5%的受訪者選擇了找街道或社區,而選擇找本單位的只有7.6%。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