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 去年秋天,作為利民工程的十大公園改造建設之後,牡丹江市區的休閑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今年我市各大公園廣場又開始了綠化、美化、彩化工程的建設。隨著公園環境越來越好,游人越來越多,公園管護也就成為擺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公園裡的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
隨著天氣轉暖,公園的美麗景致和整潔的環境,大大點燃了人們戶外運動和游園的熱情。但游園的不文明行為卻時有發生,雕塑被騎踏、亂寫亂畫,隨意丟棄的垃圾,野炊豪飲後的“狼藉”,破損的園燈、缺腿的休閑桌椅……
據公園管理科負責人介紹,這些不文明游園現象有為泄私憤對公園設施的人為破壞、夏天燒烤入園屢禁不止、寵物入園相對普遍,另外就是傳統節日到來的時候,燃放孔明燈等現象。
去年以來,為減少此類不文明行為,各大公園紛紛成立了義務護園隊,市直部分單位還與十大公園對接共建,開展潔淨活動,發揮“行為感染力”的作用。
健身義工成為公園管護重要力量
針對公園管護難度加大的實際情況,近日,市園林管理處向處直各單位下發了《關於公園、廣場立刻轉入常態化管理的通知》,強調除要加強環境衛生治理、安全防火、園林綠化養護外,重點還要加強公園廣場秩序管理。根據公園常規化管護工作分為看護、看管、巡視、巡查,園林部門今年實施了“以所帶園、以園管園”的策略,將部分新建、改建的公園管護職能賦予綠化管理所。
整合可用的社會管護力量,彌補公園管護力量不足。公園群團健身俱樂部應勢而生。目前,每個公園幾乎都有十幾個健身團體,僅人民公園健身義工隊伍的成員就達4000餘名,這些公園健身義工除了具體負責健身場地的管護、衛生保持外,還將對不文明的游園行為進行勸導和監督。
全面織就“立體管護網”
對於開放式公園的管理,公園管理職能部門在出臺全面、系統的公園管理方案基礎上,建立健全監管平臺。公園除了建立了管理辦公室外,還有“以所帶園、以園管園”,另外,公園依據實際情況還進一步配置監控系統,並聯接公安、城管網絡終端,運用科技手段管護公園公共設施,實施公園全方位管護監控。比如,人民公園就設置了42個無線監控設備攝像頭。此外,增加公園內的管理用房,實施“定崗、定位、定責”的崗位管理機制。這些管理辦法讓管護力量的面更廣,進一步杜絕了監管盲點。
公園管護除了相關監管部門“依法施管、依法治園”,更重要的是需要全體市民共同愛護。為此,今年5月份開始,園林部門在公園開展了“公園文化大舞臺”系列文化活動,主要就是通過一個群眾大舞臺來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其中,培養人們對公園文化的認知,推廣健康文明的游園文化,形成愛園、護園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