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30日訊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首次實行“平行志願”,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考生所填報的五個院校志願仍有邏輯順序,考生在填報時仍要注意排列順序。29日省招辦就考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1、什麼是“平行志願”?
所謂“平行志願”,是指在某個規定的錄取批次中,考生可以填報若乾個平行但有順序排列的院校志願,省招考辦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先在幾次不同投檔比例的模擬投檔後,由招生院校確定投檔比例,再分別將文史類、理工類達到批次全省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下簡稱省控線)的考生,按考生總分(文化課成績+照顧政策分)從高到低排序,並依據考生排序逐個投檔。投檔時,依次由計算機逐個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E五個平行志願,如果符合A志願,則被投檔,就不再檢索B、C、D、E院校志願;如果考生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願,以此類推,直到該考生被投檔或所有志願均不符合本批次投檔條件而不能投檔。在這個過程中,只要被檢索確定的志願,都將視為第一志願投檔錄取。投檔後由院校決定是否錄取及錄取到哪個專業。
平行志願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分數優先。在檢索考生志願前,首先要將所有考生分科類(文史類或理工類)按考生總分從高到低排序。投檔檢索時,先從最高分數考生所填報的五個院校志願依次檢索,再依次檢索此後分數的考生志願。
2)遵循志願。考生所填報的五個院校志願仍有邏輯順序。檢索考生所填報的五個院校志願時,是按邏輯順序即先左後右A、B、C、D、E院校依次進行的。當考生總分符合首先被檢索到的A院校投檔條件時,該生即被投到A院校。
3)一次性投檔。即按各招生院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逐個檢索完所有應被檢索的考生志願後,一次、同時、全部將符合條件考生電子檔案投給各招生院校。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檢索該考生的後續志願,因此,對於考生來說只有一次投檔機會。如果考生因五個平行志願均未滿足條件而未被投檔,或投檔後被院校退檔,該考生只能參加征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特別指出,一次性投檔後,個別院校因不服從專業調劑、專業受限等考生較多,退檔後出現計劃缺額現象。此時,雖然有未被投檔、或已被退檔、或已被其他院校錄取的考生符合該院校錄取條件,但均不能即時補投檔,考生只能參加征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院校只能在征集志願時補足缺額。
2、今年我省有哪些錄取批次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
經省招委會決定,我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在文史類、理工類本科一批A和本科二批A錄取院校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本科一批A、本科二批A各設5所院校志願,排列順序為A、B、C、D、E,每所院校設6個專業志願及專業是否服從調劑志願。提前批錄取院校,本科一批B錄取院校,本科二批B、C錄取院校,本科三批錄取院校,高職(專科)及高職(專科)提前批錄取院校,藝術類、體育類所有批次錄取院校均不實行平行志願,各批次仍設1-2個院校志願,仍按2012年梯度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招生。
本科一批A錄取院校類別為:重點院校及部分普通本科院校重點專業。本科一批B錄取院校類別為:重點院校的定向招生、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蒙語答卷考生對換招生專業、部分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及專業。本科二批A錄取院校類別為:一般本科院校。本科二批B錄取院校類別為:一般院校的定向招生、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蒙語答卷考生對換招生專業、部分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及專業。本科二批C錄取院校類別為: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院校。
3、與“梯度志願”相比,“平行志願”有哪些變化?
“平行志願”最大的變化在於其投檔模式從過去的“志願優先”轉向“分數優先”。
多年來實行的“梯度志願”,是指考生分別填報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檔時間段的院校志願。不同投檔時間段的院校志願,按其先後順序,一般稱為第一志願、第二志願。投檔時,是按照考生的第一、第二院校志願順序,由計算機先在第一志願投檔時間段進行檢索,待第一志願投檔錄取結束後,再在第二志願投檔時間段進行檢索。比如說,在某個批次中,假設考生可以填報2個院校志願,這2個志願要分成第一、第二志願。投檔時,是按院校志願順序先投第一志願。此時,省招考辦在達到同批次省控線的考生中,將報有該院校第一志願的考生按考生總分排隊,再根據院校確定的投檔比例,從高到低投檔。如果考生第一志願未能投出,或投出以後被院校退檔,則要等待第二志願投檔。如考生第二志願院校未滿額,考生成績又能滿足第二志願院校投檔條件,則投檔。“梯度志願”模式強調的是“志願優先,遵循分數”的原則。
“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強調的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即將同一科類(文史類或理工類)批次省控線上按考生總分從高到低排序,然後按考生的排序,從高到低逐個地檢索考生所填報的A、B、C、D、E志願院校。
分數在前的考生先檢索,分數在後的考生必須等分數在前的考生檢索結束後纔能檢索。也就是說,分數高的考生始終比分數低的考生優先選擇院校,只有等分數高的考生檢索結束後,纔會檢索下一個分數的考生。在檢索考生志願院校時,必須嚴格遵守志願院校的先後順序,即A、B、C、D、E五個志願院校先左後右的邏輯順序依次檢索。如果符合A志願院校條件,則他的檔案鎖定在A院校,如不符合,則檢索B志願院校,以此類推。考生總分一旦符合順序在前的志願院校投檔條件,則後續志願院校不再檢索。
4、“平行志願”是如何投檔的?
在平行志願正式投檔前,省招考辦將不同投檔比例的模擬投檔信息提供給招生院校,招生院校確定投檔比例後,省招考辦按招生院校確定的投檔比例正式向招生院校投檔。
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首先對全體考生分科類(文史類或理工類)按考生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體現“分數優先”的原則;再根據考生排序對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願”從A院校到B、C、D、E院校的順序依次檢索,體現“遵循志願”的原則。
比如,我省本科一批A和本科二批A均設置了五個平行志願,理科考生張某高考文化課成績650分(已達到本科一批省控線),沒有照顧政策分,他的總分就是650分。在投檔前,省招考辦要對全省理科考生從高到低排序,假如張某的排序是118位,那麼,在本科一批A投檔時,當計算機從高到低檢索到第118位時,張某所填報的五個平行志願按其邏輯順序將被依次檢索。
這時將出現六種情況:
第一,張某的總分符合A志願院校投檔線。則張某的檔案鎖定到A志願院校,這時,B、C、D、E志願院校的投檔線高低不起作用,其志願也不再檢索。
第二,張某的總分未能達到A志願院校投檔線,但達到了B志願院校投檔線。則鎖定到B志願院校,這時,C、D、E志願院校的投檔線高低不起作用,其志願也不再檢索。
第三,張某的總分未能達到A、B志願院校投檔線,而達到C志願院校投檔線。則鎖定到C志願院校,這時,D、E志願院校的投檔線高低不起作用,其志願也不再檢索。
第四,張某的總分未能達到A、B、C志願院校投檔線,而達到D志願院校投檔線。則鎖定到D志願院校,這時,E志願院校投檔線高低不起作用,其志願也不再檢索。
第五,張某的總分未能達到A、B、C、D志願院校投檔線,而達到E志願院校投檔線。則鎖定到E志願院校。
第六,張某的總分均未能達到所報的五所志願院校投檔線。則張某的五個平行志願無法被投出,只能參加征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5、什麼是“投檔比例”?
投檔比例是指投檔給院校的考生中,因考生填報專業志願不均,並有考生不同意專業調劑錄取,招生院校按專業錄取出現某專業不能滿額,允許院校在招生計劃數基礎上增加一定數量調閱考生檔案。增加後投檔總數與原計劃數的比值為投檔比例。
投檔總數即為投檔比例乘以招生計劃數。如某院校在我省招生計劃為60人,如確定投檔比例為1.05,則最多可以投檔63人,雖然有63人被投檔,如果院校不增加招生計劃,仍然有3人被退檔,不能被錄取。所以說平行志願投檔錄取與梯度志願投檔錄取一樣,招生院校投檔和錄取的比例不是按100%對等進行,均為差額錄取,均存在退檔風險。
6、“考生總分”是什麼概念?
考生總分是考生文化課成績加上照顧政策分後的分數。它是向院校投檔的基本依據。比如,某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為586分,如果他具備享受10分的照顧政策加分條件,就會在586分的基礎上加上他的照顧政策分,這樣,他的總分就是596分。對考生總分相同的考生還按單科順序及分數高低再排序後投檔。
需要特別指出,各項照顧政策只規定照顧投檔,是否被照顧錄取需經招生院校審查決定。因此,凡具有享受照顧政策資格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務必慎重對待自己的照顧政策分。一定要在填報志願前,認真研讀所報院校《招生章程》,一定要掌握所報院校是按文化課成績還是按考生總分(文化課成績+照顧政策分)分配專業及決定錄取的,一定要通過招生院校網站查詢、電話諮詢或現場諮詢了解清楚、明白。如果招生院校僅按文化課成績分配專業及錄取,就須按自己的文化課成績填報志願,避免高報高投而退檔;如果招生院校按考生總分(文化課成績+照顧政策分)分配專業及錄取,就可按考生總分適當提高檔次填報志願,切勿“糊涂”填報,影響投檔和錄取。
7、考生總分相同怎樣投檔?
若考生總分相同,則按單科順序及分數從高到低排序並投檔。
文史類單科成績排列順序依次為:語文、外語、文科綜合、數學。若總分相同先看語文;若語文分數相同則看外語;若外語也相同再看文綜;若文綜再相同則看數學。
理工類單科成績排列順序依次為:數學、外語、理科綜合、語文。若總分相同先看數學;若數學分數相同則看外語;若外語也相同再看理綜;若理綜再相同則看語文。
我省高考實行計算機投檔錄取,采用教育部研發全國統一使用的系統軟件。考生成績的排序、檢索、投檔過程,完全由計算機按照錄取程序自動生成,整個投檔過程無任何人為因素乾擾,錄取的准確性、公正性得以保證。
8、特殊類型招生如何投檔錄取?
特殊類型招生對象,一般指自主選拔錄取考生、藝術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等。對這類招生,我省規定在本科一批A錄取前投檔錄取;在志願表中單設一個院校志願欄,供考生選擇院校填報;省招考辦對批次省控線上有資格考生,按其志願投檔;經模擬投檔後,招生院校確定投檔比例和投檔分數線,並對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增加計劃按相關錄取規則錄取;不符合錄取條件未被錄取的考生將參加本科一批A及以下批次錄取。因此,這類考生,需在填報本科一批A及其他批次志願的同時,選擇填報或自主選拔錄取考生、或藝術特長生、或高水平運動員院校志願。
9、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錄取的原則是否過時?
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強調“分數優先”,有的人就認為,今後高考錄取只要分數考得高,其他就可以不管了。其實,這是片面的。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錄取的原則,不僅是我們過去一貫堅持的原則,而且也是我們現在和將來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按梯度志願投檔錄取模式,院校要看考生的成績,同時也要參考考生思想品德、身體狀況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考生總分成為決定投檔的重要因素,投檔時,院校首先從智的方面擇一次優,但院校在擇優錄取過程中,仍要考察考生思想品德和健康狀況。如果考生思想品德或身體方面有嚴重缺陷,即時使分數再高,院校仍然有理由拒絕錄取。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的推出,是為院校更好地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提供了條件,也更能體現公平公正。
10、“平行志願”是否就是“平等志願”?
有的考生和家長認為,“平行志願”就是“平等志願”,五個志願可以隨便填,只要分數高,肯定能被錄取到分數高的一所院校。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所謂“平行志願”,並不是“平等志願”,它事實上遵循著“考生之間,分數優先;考生自身,志願優先”的原則。也就是說,考生只要達到所報五個平行志願院校錄取條件,這五個院校均為該考生的潛在投檔院校。無論哪個志願符合投檔條件並被投檔,都將視為第一志願。從這個意義上說,考生所報五個平行志願之間是平行的,但考生填報的A、B、C、D、E院校自然是有先後的。上面已經告訴大家,對單個考生的投檔,是依考生所報平行志願先後順序逐個檢索的,該考生的總分如符合A院校的錄取條件,則投向A院校,在此情況下,該考生的分數即使達到B、C、D、E院校條件,也不會再投檔。更不會反向投檔,如先投D,再投C或A。所以說,“平行志願”並不是平等志願。
11、“平行志願”是否是“平行錄取”?
有的考生及家長認為,“平行志願”就是“平行錄取”,只要自己成績達到所填報的五個平行志願院校的錄取條件,就有可能會被五所平行志願院校同時錄取。這種理解是不對的。由於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有限,為了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現行錄取還是嚴格按招生計劃進行,目前還做不到一檔多投,只能一檔一投。對於某個考生來講,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規定,投檔是先按分數再按志願順序依次檢索,一旦考生檔案投到某一所志願院校後,其他院校志願即時無效。因此,考生不可能同時拿到多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就每個考生而言,在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時,錄取機會仍然只有一次。
12、“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有哪些優點?
從外省的招生實踐看,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改革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三減少、三提高”,即填報志願風險減少了,高分落榜現象減少了,院校斷檔現象減少了;志願匹配性提高了,錄取透明度提高了,群眾滿意度提高了。
歸納起來,“平行志願”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是大大降低了考生填報志願時的心理壓力。以前填報志願,考生必須在幾所院校中選擇一所作為“第一志願”,這種選擇增加了考生的焦慮。而“平行志願”填報,可以將與自己實力相對應的相同層次院校放在一起,同時填報幾所院校,志願選擇的空間增大,志願填報的風險降低。這樣能夠大大減輕考生填報志願時的緊張、焦慮情緒,並且能夠減少志願填報中的投機心理,有利於考生根據自己的分數、興趣、愛好和特長理性填報志願。
二是有利於妥善處理分數與志願之間的矛盾,減少高分考生落榜。梯度志願填報方式,“第一志願”只有一所院校,如果“第一志願”填報不當,即使分數再高,後續的志願要麼落空,要麼就是高分低就。平行志願是遵循“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投檔原則,嚴格按照考生的總分排序,並依次檢索考生所填報的五個平行志願進行投檔。換句話說,即使前一個志願落空,後續的四個志願也仍有機會發揮作用。因此,平行志願較好地解決了以往高分考生因志願填報不當而落榜的問題。
三是有利於避免高校生源“撞車”或“斷檔”現象,降低高校諮詢風險。從實行平行志願的省(區、市)經驗來看,“平行志願”投檔率均超過95%,比梯度志願方式要高出10個左右的百分點,而且絕大多數院校一次性投檔後就可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缺額現象大為減少。實踐證明,設置平行志願,重點院校生源集中,投檔線普遍提高,一般院校各得其所,有效解決了院校招生過程中的“大小年”現象。同時,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的方向感更加明確,流向更趨合理,錄取考生學業水平較為接近,更加有利於院校理性招生宣傳和教學組織管理。
四是提高了考生志願滿意度,緩解了“錄非所願”現象。梯度志願填報方式,一般來講,只能選擇一所滿意的院校,如有“閃失”,則可能“錄非所願”。而“平行志願”,考生可以同時選擇幾所心儀的院校,考生意願的表達有了更多的空間,省控線上相對高分考生大都可以被錄取到所填報的平行志願院校,這樣不僅提高了考生志願的滿意度,同時也提高了院校新生的報到率。
13、“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有哪些風險?
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有諸多好處,但並不是說這種模式沒有風險。從目前看,平行志願仍有一些風險,需要引起考生及家長的重視。
第一,正常落榜的風險依然存在。高校擇優錄取的原則允許院校調檔數略大於招生計劃數,因此,超過計劃數投檔的部分考生將面臨退檔的風險。
第二,一次性投檔方式帶來的風險。因為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是由計算機按照各院校投檔數、各考生志願檢索後,將符合院校條件的所有考生電子檔案一次、同時、全部投給各院校,所以,一次性投檔後即完成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工作。未能投檔或投檔後院校將不符合其錄取條件的考生電子檔案退回,這部分考生只能參加征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第三,定位不恰當的風險。如果考生填報的五個平行志願都過高,也就是說考生總分均未能達到五個平行志願院校的投檔線,考生檔案就不可能被投檔。
第四,梯度不合適的風險。如果考生所填報的五個平行志願之間沒有適當的“梯度”,則考生被投檔的機會會減少。假如A志願院校不能投出,而B、C等後續平行志願院校比A志願院校要求還高,則後續的志願院校都無法投檔。
第五,考生自身造成的風險。如因考生成績相對較低或不服從專業調劑、誤報受限專業、未達到相關專業單科成績要求、不符合院校錄取條件等,投檔後被退檔的風險加大。
14、考生如何規避風險?
對於考生來說,雖然文史類、理工類本科一批A和本科二批A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仍有一個如何規避風險的問題。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專業填報風險。考生盡管可以被投檔到某個志願院校,但如果所填報的六個專業志願都是“熱門專業”,又不服從調劑,則可能被院校退檔。因此,考生在專業填報上,應當恰當定位,並經慎重考慮後填上“專業服從調劑”。
第二:不符合特殊專業的體檢要求。體檢結論有“專業受限”及“建議不宜就讀的專業”的考生,要避免填報受限專業,應當選擇一些與自己體檢結論相符的專業。
第三:誤闖政策禁區。招生院校有的專業是有特殊要求的,因此,考生要細讀院校招生章程,看志願院校哪些專業有特殊政策限制,以提高自己的錄取機會。
第四:對志願院校的選擇一定量力而行。並不是設置了“平行志願”,可以隨便填報院校志願,而是要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的院校,只有適合的,纔是最好的。
第五:五個平行志願之間一定要有適當的“梯度”。也就是說,後續志願院校的錄取分數線一定要比前面志願院校的錄取分數線低纔有意義。雖然出分填報志願是知分、知位、知線,但不知彼,即考生本人不可能知道其他考生所填報的是什麼志願。所以,考生所填報的五個志願應有“梯度”,即不同層次院校,並應在D、E志願欄填報有把握被投檔錄取的院校。梯度大風險小,梯度小風險大。
15、“平行志願”填報應遵循什麼原則?
考生填報志願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需要考生本人完成的規定程序任務。志願填報沒有固定規律,但有基本遵循的原則,考生要按照本人的高考分數,依據招生章程,研讀招生計劃,明確填報原則,合理選擇專業。
依據招生章程。招生章程具有很強的規范性,對考生和高校都具有較好的保護和約束作用,是高校開展招生工作和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因此,考生既要了解招生章程,更要掌握其要點,特別是對身體健康狀況要求、相關科目成績要求,等等。各院校的相關要求不盡相同,考生須先查招生章程,再對號入座,防止無效志願。
研讀招生計劃。考生在填報志願前,務必仔細研讀《招生計劃》,切勿因條件受限而與所報志願失之交臂。2013年《招生計劃》中,“考生必讀”是專門針對考生應知、須知的有關問題做出的解釋和要求,不可忽視。各批次院校招生計劃下面的“注”部分是院校招生的特別說明、特殊要求及限定條件,也要重視。“體檢標准”則為有些考生劃出了不宜填報的“禁區”,即凡體檢結論有“專業受限”、“建議不宜就讀的專業”的考生,填報志願時一定要避開受限院校、受限專業及不宜就讀專業。
明確填報原則。選報志願必須首先確定原則。所謂的原則,就是自己的基本想法、打算。如,有的首選院校,有的首選專業,有的考慮院校所在地域,有的考慮專業就業,等等。但請注意,一是自己的想法必須首先明確,有了原則就會省時省力,避免“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二是想法不要太多,想法太多,無所適從,就遲遲拿不定主意。三是想法必須符合實際,切勿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但過於保守,“能走就行”也不好。四是想法忌多變。今天這樣,明天那樣,誰的意見都聽,誰的話都信,“朝令夕改”,左右為難,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因想法多變乾擾正確思路而誤報。
合理選擇專業。專業志願填報是否有理、有利,對是否錄取及錄取到哪個專業至關重要。各招生院校安排專業的規則不盡相同,如①分數優先,俗稱“分數清”,即對所有已投檔考生按文化課成績高低為序排隊,然後逐個按專業志願先後順序錄取。②專業優先,俗稱“專業清”,即對所有已投檔考生,先按所報不同專業的第一志願、成績從高到低順序分成不同的專業隊列,然後在每個隊列內按專業計劃數依序錄取。③專業級差,即對所有已投檔考生,在錄取第二至第六專業志願時,比錄取前一個志願考生需高出一定的分數。考生一定要了解擬報院校安排專業的規則,要與自己的興趣、理想等統籌考慮。
強調指出:高考既然是考生“終身大事”,那麼,考生就應該是填報志願的主宰者,處於主體地位,應自覺擔當重任,自我把握人生,家長、親友、老師只能是參謀助手,不能喧賓奪主,越俎代庖。提醒考生:填報高考志願沒有什麼“名師”、“專家”、“權威”,只有依分數找位置,只能靠自己拿主意,別人的意見只能作參考。一旦選定志願院校、志願專業,就要毫不猶豫地到網上填報,不再輕率改變,切勿多謀而不善斷,久拖不決,最後時刻失智失誤。
16、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志願的順序如何安排為好?
對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很多考生和家長不重視志願順序,認為只要分數高,隨便報哪所院校都可錄取。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有可能在實際錄取中,遇到不測之患。應當講,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幾個平行志願之間的順序如何安排,是非常講究的。五個志願哪個在前,哪個在後,不是隨意的,而必須遵循一定規律。從已經實行平行志願的省(區、市)來看,有兩條經驗值得考生注意。第一條經驗是,按考生對院校及專業的喜愛程度來排列,喜愛的院校排在前,比較喜愛的排在次,一般的排在再次,也可接受的墊底。當然,這種喜愛也是有條件的,即你的條件要基本符合你選擇的院校。第二條經驗是,按近幾年錄取分相對較高的院校到近幾年錄取分相對較低的院校的順序來排列平行志願,志願之間呈降冪狀,如果你呈昇冪狀,把“低分”院校填在前,“高分”院校填在後,即使成績達到後邊“高分”院校的投檔線,但已經被前面的“低分”院校錄取,那樣很可惜。所以,考生要認真對待平行志願的邏輯順序,即哪所院校安排在A的位置上,哪所院校安排在B的位置上,哪所院校安排在C的位置上,千萬不能馬虎大意。
17、怎樣把握好“平行志願”之間的順序?
從理論上講,試行平行志願後,幾所“好院校”可以同時填報。但是,必須注意另一個問題——順序,這也是考生和家長容易忽略的。因為,平行志願的投檔,是按考生所報平行志願各院校即A、B、C、D、E的先後順序依次檢索的,一旦符合條件,檔案即投向先檢索的院校。如果平行志願的順序不合理或所報院校近年錄取分數線相對於自己的分數均較高,也可能導致考生與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出現檔案無法投出的現象。那麼,怎樣纔能把握好這個順序呢?這裡,我們給大家提供其他省(區、市)考生總結出來的“口訣”供參考,即“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即把握好衝、穩、保、墊之間的梯度關系。在平行志願填報時,不妨將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理想院校作為志願A,將符合自己成績水平的“對口”院校作為志願B,志願C填一所“保守”院校,志願D則填“墊底”院校。其中的“跳一跳”“對口”“保守”“墊底”的幾所院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願中的梯度順序。這樣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帶來的後悔莫及,又可避免萬一沒達到“好院校”投檔分數,也有相應院校可讀,而不至於落到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當然,“衝一衝”也應當十分慎重,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總之,不論采取何種思路和辦法,只要考生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按其願,那麼,這種志願順序就是合理的。
18、填報“平行志願”時,考生對專業的選擇應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必須明確,考生在關心院校志願的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專業志願。因為考生的六個專業志願之間並不“平行”。考生在選擇專業志願時,尤其要注意專業的搭配。客觀地講,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院校在專業的安排較之過去難度增加了。按梯度志願投檔錄取模式,一所院校由於考生分數相差很大,院校能從容地根據考生分數把考生安排到不同的專業。按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後,院校錄取的考生分數呈“扁平化”,差距拉不開,這樣有的專業,特別是熱門專業和優勢專業,就可能出現“擁堵”。因此,平行志願模式要求考生更加重視專業的冷熱搭配和“專業是否服從調劑”,在專業的選擇上一定要留有餘地。如果考生同意專業調劑,即在“專業是否服從調劑”一欄填上了“服從”的考生,則被錄取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而那些不同意專業調劑,即在“專業是否服從調劑”一欄填上了“不服從”的考生,則被退檔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在平行志願模式中,如果首選院校,就要做好犧牲專業的准備;如果首選專業,則要做好降低對院校要求的准備。
19、分數達到省控線為何沒有被錄取?
對達到本科一批A或本科二批A省控線的考生,如果沒有被所報平行志願院校投檔及錄取,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沒有投檔。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劃定的批次省控線上考生人數將多於批次招生計劃一定比例,批次省控線上低分段考生,如果其所報的五個志願院校均與其總分不相匹配,其被投檔及被錄取的幾率均較小。
二是投檔後退檔,因專業不服從調劑、身體條件受限、處於投檔線邊緣且錄取名額已滿等原因,被所填報院校退檔。這部分考生還有參加接續進行的“征集志願”錄取機會。征集志願也按“平行志願”模式投檔錄取。公布的征集志願院校是指“平行志願”一次性投檔後沒有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及專業。
20、2013年高考時間及科目是什麼?
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時間為6月7日至9日。考試科目不分應往屆生,文史類考生均考:語文、數學(文)、外語、文科綜合;理工類考生均考:語文、數學(理)、外語、理科綜合;漢語文、朝(蒙)語文僅中學用本民族語言授課的考生參加考試。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滿分各為150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兩科滿分各為300分,其中,文科綜合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外語(英、俄、日)科目150分,其中聽力考試部分30分。高考總分為750分。應往屆生均需按各科要求答題:試卷分卷Ⅰ、卷Ⅱ兩部分。卷Ⅰ是選擇題,為必考題(語文學科含選考題);卷Ⅱ是非選擇題,含必考題和選考題。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朝鮮語文8個學科設有選考題,外語、思想政治、漢語文和蒙古語文不設選考題。報考外語專業的考生,還須參加外語口試。外語口試由各地招考辦在統考後組織進行,考試開始時間全省統一為6月9日上午8:30。外語口試成績不計入總分,錄取時供招生院校參考。
特別說明,按照教育部規定:答案及評分參考中的評分參考在考試結束後按國家秘密級事項管理;各學科在評卷時制定的評分細則按國家秘密級事項管理。因此,我省今年實行出分填報志願,並從今年起,高考後不再向考生印發《試題及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