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眾志成城降『澇魔』保春種
2013-06-01 09:28:3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立剛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 去年的『埋汰秋』留給人們的記憶還沒有忘卻,連續的冬雪和春雪又不期而遇。今年的地怎麼種?如何保證實現糧食生產『十連增』目標?50年不遇的『澇魔』,擺在佳木斯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戶們面前。

  確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今天請大家來,目的就一個:針對今年的異常氣候和澇象,請各位專家為農民備春耕出良策……』2月17日,佳木斯市市長孫?在各縣(市)區及涉農部門專家學者參加的農業生產形勢分析和專家會商會上點了題。各方專家暢所欲言,把脈開方,確立了『抗春澇、保春種、奪全苗』的春耕生產總體思路。

  2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全力抓好水稻扣棚增溫工作的緊急通知》。一周後,全市吹響全面掀起清雪扣棚熱潮的『集結號』。

  公路沿線、示范帶動性強的集中育秧小區,成了清雪扣棚的重點和突破口,分散建設、位置偏遠的散棚作為難點,加大機力、人力、財力投入,及時破解了一家一戶人力有限、機械不足的難題,散棚與集中小區實現了協同推進。截至3月末,全市9.8萬棟大棚清雪扣棚工作告捷。

  面對明水地塊,全市采取了搶挖排水溝渠與架設水泵提水相結合的方式,對距離溝渠較近且便於挖溝的地塊,積極組織挖掘機開溝引流。對無法挖渠排水的地塊,采取水泵套接『白龍』的方式進行強排。

  去年的『埋汰秋』,造成秋備土少、今春取土難。一時間,苗床土成了『金子』。為破解這個難題,他們將水利工程建設、高標准農田建設、以縮埂擴池為中心的水田本田整理與備土相結合,為水田育秧取土開闢了新途徑。到4月5日,完成了121萬立方米備土任務。

  針對今年春耕生產期間持續低溫、多雨、回暖慢、播期拖後等氣候特點,他們充分發揮農機作用,加快春整地和春播進度。截至5月16日,完成春整地1111萬畝。

  科學技術成為『利器』

  『多年來,我們宣傳推廣的幾十項科學技術,為今年戰勝低溫和澇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農委主任肖誠如是說。

  開春至今,該市以智能化催芽、隔寒增溫、缽體育秧等技術為重點,協調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選調的由品種、栽培、植保三個領域15名專家組成的農業科技入戶宣講團,成了農民爭搶的『香餑餑』。

  『這是我們引進的韓國螺旋式立體育秧機。可別小看這玩意,農戶們如果需要補苗,這個機器12天就可以生產出合格的秧苗。在今年春澇的不利條件下,我們利用浸種催芽技術,搶回農時至少在半個月至20天。』富錦市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張連海邊演示邊說。

  針對去秋水稻搶收時造成田間車轍深、留茬高、加之今春積水多的實際,佳木斯市在早泡田的基礎上,大力推廣了原茬攪漿整地技術,不僅搶得了農時,更保障了充足的沈降時間,提高了整地標准。針對攪漿機數量有限的實際,他們把農機購置補貼重點向打漿機傾斜,新購置打漿機500餘臺,5月18日前水田整地、施肥、封閉滅草等插前准備工作任務全部完成。

  黨員乾部身先士卒

  在市委市政府『抓兩頭帶中間』推進措施的激勵下,5月4日,全市范圍內掀起了大田播種熱潮。

  『抗春澇、戰低溫、保春種期間,我們必須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乾部的作用,讓其成為帶領廣大農戶降伏「澇魔」的精神力量……』市委市政府的動員令,給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乾部打了一針為人民服務的『強心劑』。

  友誼村村民宋承振動情地告訴記者:『遇到這種特殊的年頭,我本想把地轉包出去,沒有想到關鍵的時候黨組織來了,現在,老百姓的乾勁兒起來了,種地不會耽誤了。』

  『我包的是呂春斌。他常年在勤得利打工,家裡剩一個老太太。1.6公頃地,我昨天就給乾完了。今天纔種自己家的地。』繁榮村黨員陳洪林說完後,開著拖拉機繼續種起地來。

  年初至今,全市有省直、市直、縣直三級927個部門單位參與了『百部聯百村』活動,共結成幫扶對子6000餘個,走訪慰問貧困戶1.35萬餘戶,幫助辦實事近5000件。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