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殘缺世界的七彩畫面——六一節探訪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特教班
2013-06-01 14:47: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日訊(記者 印蕾)2012年6月,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作為全國14家優秀兒童福利院之一,參與了由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宋慶齡基金會、臺灣富邦基金會共同發起並主辦的“特殊教育教材(試用)特殊教育實驗班”試點活動(以下簡稱特教班)。

手工美術課上,一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橡皮泥制作作品。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其中,叡智班成立於2012年8月,該班主要針對兒童福利院0至6歲的發展遲緩兒童量身定制一系列早期教育和乾預,設計的活動趣味性強,易於接受,目前這個班級有6名特殊兒童。啟智班成立於2013年4月,現有10名智力發展遲緩的大齡兒童,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17歲。

  六一節前夕,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特教班進行了探訪。

  


 

啟智班的一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平衡能力。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同學們,我們今天教大家一個新詞匯‘西瓜’”。上午,記者走進福利院教室時,黃井子老師正在給叡智班的學生上課。她一邊講課,一邊用手語告訴學生講的內容。桌子上不僅放著西瓜的實物,還有苹果、芒果等其他水果。

  黃老師告訴記者,根據專業特長以及兒童的實際情況,特教班為兒童量身設計了“特色課”:生活語文、生活數學、手工美術、體育課等。由於這些孩子的智力發育原因,導致他們不能順暢地接收外界信息。老師上課時,必須把圖片、實物、漢字結合在一起教學,並且要反復講述,確保孩子們明白所講內容。叡智班的孩子學習時完全靠眼睛觀察,容易產生疲勞,為了保護孩子們的眼睛,在教學時老師們會有意識地放慢節奏。

  


 

叡智班的小同學在上音樂課。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班上有個3歲半的男孩小峰,是典型的唐氏綜合征患兒。一次活動中,當音樂響起時,小峰就突然按照韻律節拍扭動了起來,節奏十分准確。本身喜愛音樂的黃井子開始鑽研音樂和特教之間的教學方法。很快,她找到了最適合6歲以下孩子的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

  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小峰和其他孩子一起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特定的一個聲源,去傾聽,辨別,想象來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聲音,同時也學會多種多樣的生活基本技能和語言。

  去年夏天,有客人來院裡參觀,小峰突然從嘴裡冒出“阿姨”兩個字,黃老師激動不已,這個教了幾百遍的詞匯,在不經意間小峰終於記住了。

  


 

在啟智班,一名同學正在練習識別相同顏色的跳棋。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在啟智班,一名女同學正在練習給跳棋“排隊”,把相同顏色的跳棋排成一排;一名男同學則在練習把相同顏色的跳棋排列成老師要求的圓圈形狀。教師張磊告訴記者,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智力發育程度,他需要指導學生練習不同的內容,慢慢改善學生的認知等各方面的能力。

  


 

音樂課上,老師教同學們感受節奏。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張老師告訴記者,有一次,他給同學們講述《玲玲的一天》,通過和學生同齡孩子的故事,教給大家一些基本常識。但智障孩子的思維比較直接,對他們來說,來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識往往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張老師就玲玲的學習生活不僅用語言描述,也讓學生們用動作模仿。穿衣、洗手、吃飯、寫字……讓學生們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掌握生存本領。

  


 

戶外體育活動。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課後,張老師幫助孩子們洗衣服,航航和東東兩個孩子走過來也要伸手幫忙,其他孩子沒有一點反應地走了。航航忙叫住其他孩子,“還不快來幫老師洗衣服!看人家玲玲是怎麼做的!”話音未落,張老師的眼眶一下子濕潤了,他以為課堂上的知識學生們並沒有完全理解,其實他們已經記住了。張老師說,當時他很感動,沒想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是如此豐富。

  由於身體上的缺陷,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感知外界;沒有清晰的視界柔美的嗓音,可他們一樣擁有積極向上的頑強生命力,一樣擁有感知陽光的內心。同一片藍天下,他們同樣可以走進課堂,學習知識,增長本領。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