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3日早公布了『5·31』黑龍江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原因,系配電箱短路打火引發火災。
排除人為縱火可能
消防部門通過詢問大量現場目擊證人以及勘?火災現場,在排除放火的可能後,首先確定起火部位位於12號堆垛南側。
消防專家在起火部位提取了糧食輸送機的配電箱,並送公安部沈陽火災物證鑒定中心進行鑒定。結合鑒定結論,最終查明該起事故是『由於穿過金屬配電箱的導線與配電箱箱體摩擦,致使導線絕緣皮破損,短路打火,引燃配電箱附近可燃的葦席和麻袋,進而引發火災』。
導線為何會與箱體摩擦?專家表示,由於糧食輸送機和其配電箱在該糧庫的實際操作中要隨堆垛不斷搬運,在移動過程中埋下了隱患。
9名責任人被控制
另外,記者從黑龍江省林甸縣公安局證實,中儲糧林甸直屬庫主任郜彥平等9人因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3日被移送當地公安機關。
其中,郜彥平與直屬庫副主任羅洪權被取保候審,直屬庫副主任於國春、直屬庫綜合科科長陳岩及5名工人被刑事拘留。
轉移2.7萬噸糧食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3日晚通報稱,此次火災中,共有80個儲糧貨位表層過火,過火倉位共儲存糧食5.14萬噸。經全力搶救,除露天垛表層過火糧食損失外,大部分糧食得以保全,並立即組織清理、外運。此次火災共造成糧食損失約1000噸。
目前中儲糧總公司正在抓緊對受災糧食進行清理。對受損後無法整理但仍有使用價值的糧食作為工業原料進行處理。安排將4.1萬噸糧食轉運至周邊庫點儲存。截至3日中午12時,已經轉移出糧食2.7萬噸,剩餘1.4萬噸將在兩日內完成轉移疏散。
國家糧食局發通知
針對中儲糧總公司所屬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火災事故,國家糧食局3日發出緊急通知,指出這起事故反映出個別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不重視,崗位責任不落實,防范措施不到位,亟須采取切實措施嚴格整改。特別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徹底扭轉近年來事故多發頻發的局面。
通知說,消防安全歷來是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露天儲糧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結合夏糧收購的前期准備,各地各有關企業要立即開展隱患排查工作,確保收購安全和儲糧安全。行洪水患區存糧應盡快轉移至安全地帶,特別是國家政策性糧食要存放在條件較好的倉房內,並做好各項防汛准備。嚴禁超設計容量、超設計高度裝糧。
關注
黑龍江分公司回應四點疑問
黑龍江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火災原因是什麼?損失究竟有多大?糧庫為何超負荷運轉?自身消防設施在火災中是否發揮了作用?連日來,記者采訪了包括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在內的相關各方,解答網友疑問。
未發現『短庫』等情況
中儲糧總公司官方網站5月28日發布的消息稱:『根據中央巡視工作的統一部署,中央第一巡視組進駐中儲糧總公司開展巡視工作。』
31日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的新聞迅即引發了部分網友對電視劇《天下糧倉》中類似情節的聯想,一時間各種『段子』滿天飛。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有關人員向記者表示,沒有聽說中央巡視組來到分公司的消息,黑龍江分公司目前也未發現『短庫』等情況。
一些媒體誇大事故損失
火災發生數日來,關於事故造成的損失金額有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是數千萬至上億元,2日晚更有媒體指『直接損失近億元』。對此,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一些新聞媒體對火災損失報道嚴重失實。』
3日下午,大慶市消防部門和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向記者介紹,兩部門初步認定此次火災共造成糧食、儲糧資材等損失總計307.9萬元。其中糧食損失284萬元,其餘為儲糧資財損失。
超負荷因國家政策需要
林甸直屬庫『超負荷運轉』也是被媒體廣泛質疑的焦點之一。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向記者通報稱,糧庫佔地面積22.2萬平方米,固定倉容7.6萬噸,但現儲存國家臨時儲存糧等15萬噸。
就『超負荷運轉』的原因,該分公司稱,按照國家啟動的臨時收儲政策和黑龍江省要求,公司及直屬企業『對農民餘糧應收盡收』。為此,林甸直屬庫在固定倉容裝滿的情況下,按照對農民售糧不拒收、不限收的要求,經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批准采取露天?囤儲糧的方式開展政策性糧收儲工作。
自有設施發揮主要作用
糧庫既已『超負荷運轉』,其自有的消防設施是否齊備,在火災發生後又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據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通報,該庫現有消防車一輛、自制消防水罐車一輛、地下消防管網一套、消防水鶴一個,此外露天儲糧區備有防火沙堆、防火水桶、滅火器等。在滅火期間,該庫水源較足,消防水鶴發揮了消防供水的主要作用。
但從救火經過來看,林甸糧庫自身的消防設施顯然不足以應對31日的大火:在接到報警後,林甸縣消防大隊6臺消防車及林甸縣城內各類鏟車、翻斗車30餘臺全部被調往滅火現場,應急指揮部更向鄰近縣區、廠礦請求增援。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