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俗話說:不種五月田,不插六月秧。盡管今年受特殊氣候影響,全市大田播種工作相對滯後,但由於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快速推進、科技給力、大型機械“顯威”,全市玉米播種及水田插秧工作基本完成。截至6月3日,全市147.89萬畝水田,除個別地塊(約0.7萬畝)仍繼續插秧作業,其餘已全部完成;1006萬畝大田玉米長勢良好,苗齊、苗壯,株高趕上往年。
據市農委生產科科長蘭鳳介紹,今冬雪大、雪勤,雖然玉米播種及水田插秧均較往年滯後,但大慶化困難為機遇,在水田方面提前部署建設了大中型浸種催芽基地、規模育苗基地,並及時為農民補貼購進千臺水稻插秧機,為水田快速插秧打下了堅實基礎。
抬頭滿眼綠,稻苗翠欲滴。今年,肇源農場提前進行規模育苗,並於5月7日在全市率先啟動了水稻插秧,全市水田插秧工作由南到北有序展開。肇源農場場長李志維說:“今年插秧工作的迅速完成,得益於機械的使用,全場850多臺套插秧機連續作業,13天就完成了6萬畝水田的插秧工作。目前,水稻緩苗已經結束,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
“你瞧,咱這兒的水稻長得多壯實。”肇源縣四方山水稻種植區域,10萬畝水田今年全部采用水稻自動化浸種育苗,附近農戶告訴記者,集中標准育苗標准高、緩苗快,抗病力也特別強。今年,大慶像四方山一樣的水田現代農業示范區,共有40多萬畝。“除此之外,大池變小池、小壟變大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加盟等,也助推了全市大田播種。”蘭鳳說。
“不論玉米播種還是水稻插秧,機械數量的大幅增加,為大田播種注入了‘強心劑’。”市農委農機局局長關健介紹,今年全市各類農機具已達13萬餘臺套,其中80馬力以上的農機具達到3972臺套。在水田插秧方面,今年大慶新購置了1570臺插秧機,水稻插秧機總數達到7270臺,水田整地插秧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
“雪大導致播期推後,但土壤?情明顯好於往年,加上機械化率以及科技含量的提高,玉米出苗率高、長勢好,目前現代農業示范區以及覆膜種植的玉米已有半尺多高,全市玉米株高普遍與往年相同。此外,水稻也是苗齊、苗壯。”蘭鳳對今年大慶大田豐產豐收充滿了信心。他提醒廣大玉米大田農戶,眼下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鏟蹚,做好滅草除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