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哈市質監局特種設備處處長於冶介紹:『國家對液化石油氣鋼瓶的制造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消費者在選購鋼瓶時,要看鋼瓶或者護罩上是否標有制造許可證編號、充裝氣體名稱、產品標准號、實際重量、實際容積、監督檢驗標記或檢驗鋼印標記,看有無產品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書。』
於冶說,按照相關規定,每只出廠的鋼瓶均應有產品合格證,還要有質量部門出具的檢驗證書。另外,好的鋼瓶涂層均勻,不應有氣泡、流痕、龜裂和剝落等缺陷。
藏身廢棄小學改裝報廢液化氣瓶
3日12時許,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一棟廢棄的學校。繞到後院,雜草上堆成了小山樣的廢棄液化氣瓶,旁邊還有很多拆卸下來的護罩。
走進加工車間,就聞到了一股液化氣味,近千平方米的車間內,堆滿了各種加工機器和成品、半成品的液化氣瓶。沒有護罩的半成品液化氣瓶和一些瓶身破舊、骯髒的液化氣瓶堆在門口兩側,一臺打磨機還掛著6只正准備打磨的液化氣瓶,一臺除鏽的機器下面滿是鐵屑。
靠近車間裡面的牆角,擺放著很多已經被『翻新』的液化氣瓶,閥門上還掛有寫著『哈質監局監制,檢驗2013年,有效2017年6月』等字樣的檢驗標牌。這些液化氣瓶被噴成了灰色,根本看不出來是經過加工的報廢氣瓶。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車間和院內有加工完成、半成品和廢棄的近千只液化氣瓶。
倆『看熱鬧』男子大鬧執法現場
12時40分,正當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有兩名自稱是『看熱鬧』的男子來到現場。一位年長清瘦,夾著一個公文包;一位年輕微胖,戴個眼鏡。為不讓人乾擾辦案,哈市公安局香坊公安分局刑偵二大隊3位民警上前詢問他倆的身份。見到民警出示證件,二人卻發起火來,不但說自己是『看熱鬧』的,還吵著說『警察打人了』。最後,這兩名男子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過了10分鍾左右,那名微胖的年輕男子又回到現場,並要求再次確認一下民警的證件,他念了一遍證件上的姓名,又嚷嚷了幾句後,離開了現場。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煩』發生,哈市質監部門撥打了『110』報警電話。隨後,哈市公安局南崗分局哈雙路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維持秩序,查扣了這批違法『翻新』液化氣瓶。
『翻新』液化氣瓶容易引發爆炸
哈市質監局南崗分局特設科稽查人員初步統計,現場共有疑似非法改裝的成品液化氣瓶285只、半成品278只,報廢氣瓶400餘只。目前,這些疑似非法改裝的成品和半成品氣瓶已經被質監部門進行異地扣押,並對加工設備和院內已經報廢的氣瓶進行了現場查封。
據哈市質監局特種設備處處長於冶介紹,根據《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與評定》的規定,液化氣瓶的使用年限為15年。『超期服役』或未經檢驗的液化氣瓶,必須到指定機構檢驗或做銷毀處理。如果超期服役,鋼瓶的瓶壁會變薄,所能承受的壓力將減小,充氣後繼續使用或存放,極易引起燃氣泄漏、爆炸等危險,如果瓶內有殘液,擅自報廢處理也很容易發生危險。非正規處理單位不具備處理液化氣瓶的條件,以及相關安全技術和設備能力,極有可能隨意傾倒瓶內殘液,或者未作瓶內殘氣處理而直接進行瓶體切割,極易引發安全事故。
當日19時許,記者連線哈市公安局香坊公安局刑偵二大隊桑隊長。他介紹了此案的來由。3日10時許,他和另外兩名警官提前趕到了舉報地點,當時加工車間有3名工人在切割液化氣瓶護罩、焊接以及噴漆液化氣瓶。見到警察出現,他們停止了生產,並接受警方調查。據工人們講,經營這個非法改裝液化氣瓶加工點的負責人姓韋。
目前,對於非法改裝的報廢液化氣罐的來源和流向,質監部門將繼續調查。□記者賈傑梁庚文/攝
新聞鏈接
市民如何買到
安全的液化氣瓶
回收廢舊液化氣瓶,經過去鏽、噴漆等處理,再套上自制的『質監部門合格證』,一個嶄新的液化氣瓶就能對外出售了。3日,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哈市公安局香坊分局根據群眾舉報,在位於哈市南崗區紅旗鄉紅旗村一廢棄小學院內,查處一非法改裝液化氣瓶黑加工點,現場查扣近千個半成品、成品的『翻新』液化氣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