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維保是電梯安全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近日,業內人士王先生向記者曝出哈爾濱市電梯行業亂象。他說,電梯出問題,涉及開發商、物業、居民和電梯公司四方,各算各賬。只有極少部門能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維護,更多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尤其是一些沒有資質或掛靠某電梯維保公司招攬生意的,只要給錢就『接活』。正常每年每部電梯需三四千元維保費用,但千餘元錢就有人乾。
200個維保單位
搶修1.8萬部電梯
目前,哈爾濱市場上的電梯維保企業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品牌的直營維修公司(代理公司),約有三成電梯是由這種生產單位的直營機構維保。另外一種是數量較多的有資質的小維修公司。這類企業是近幾年隨著電梯安裝量井噴而密集冒出來的,『這些公司有多少員工,是自己做還是掛單做,都不能確定,零配件的來源靠批發市場,保養服務相對也不那麼規范。』王先生說。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哈市共有近200家電梯維保公司,現有電梯1.8萬部。在開發企業能拿來電梯訂單的電梯公司不少,可是『只管賣不管修』,這部分就外包給其他維修公司乾。王先生講,政府單位、大樓盤會找大的代理公司來做維保,私人小酒店和工廠的貨梯,為了省錢則多找小公司。而惡意競爭、互相壓價早已是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
四千多的維保費
兩千多就接
『現在電梯維保費用太低,制約著電器後期維護』。提起哈市電梯行業現狀,王先生是一肚子苦水,往往電梯出現滑梯、鎖人等問題都會怪到電梯公司身上,其實這是電梯缺少定期保養造成的。
王先生所在的電梯維保公司,維保電梯近400部,去掉零件、人工費用,根本不賺錢,只是利用公司信譽多賣些電梯來找回利潤。他說,現在哈市電梯維保費用均價在每部3000—4000元/年,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相關規定,電梯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真正能做到的太少了。
『以一部10層高樓的電梯維保來算,每次要出兩名工人,保養一次電梯要每人50元工資,一年保養24次,人工成本2400元,再加上耗材等費用,3000元/年的標准已經很緊。但部分企業為搶奪市場份額,惡意壓價。每部電梯的維保費每月200元,一年2400元,連人工費都不夠支付,服務的質量可想而知。』王先生說,由於資金不到位,致使電梯後期管理跟不上,一旦出現問題,電梯公司就成了搶修隊,也屬無奈之舉。相比之下,機關、大型企業、學校等電梯極少出現問題,因為這些單位按照國家標准進行電梯保養,半個月維護一次,3—5年一中修,5—10年一大修,故障率很低。
非專業人士充斥電梯維保業
據有關部門統計,哈市電梯每年增幅達20%左右,但維護人員的增長遠遠滯後。王先生說,由於電梯維保費用低,沒有能力也不注重電梯維修人纔的培育,導致現在沒有後繼之纔。造成的後果是,很多非專業人士充斥電梯維保業。
王先生說,他所在的電梯維保公司有20名維修人員,平均工資2500元/月,技術高的『大工』掙4000元/月。每個月人工開支就達到10萬餘元,年工資支出就是120餘萬元,400部電梯維保總收入不過150萬,可以說維保不賺錢,更沒法去培養人纔。更因為電梯中電子元器件價格不菲,輕易不敢讓徒弟上手。例如,一個器件弄壞了就賠3000元;尤其是一些電梯是進口電梯,有的徒弟都沒接觸過,更別提如何維修了。電梯維修工每天工作遠遠超過8個小時,一臺電梯徹底的排查和保養就需三四個小時,更別提遇到電梯大修。由於工資較低,技術人員都不願意入行,不少人入行3年內就轉行。『這和物業與開發企業的意識淡薄和不重視有直接關系。』王先生說,『只要不出事』是當前大多數人的心態,可是一旦出事了,後果往往比較嚴重。
每年有很多的電梯需要維修、維護,保養總要有人乾。王先生說,近年來,電梯市場一直存在嚴重惡性競爭,一些無資質的維修公司降價招攬電梯維保生意,大打價格戰拉低服務質量、『雜牌軍』掛靠混水摸魚、服務合同沒有統一標准等。就目前哈市電梯行業來講,市場上安裝人員的水平大多不高、技術不熟練,而且多人使用一個證,或是無證作業。
說到電梯管理部門,王先生認為,哈市一些物業公司根本不按照要求對電梯進行維保,他們的理由是居民區電梯費收不全,僱不起維保公司,所以就臨時『抱佛腳』,有問題就『召喚』維保來,對付一下;甚至出現過1個人維護40部電梯的荒唐事。『現在電梯維保真的很難做,會做爛整個市場。』王先生認為,對於電梯管理者而言,低價不一定意味著實惠。有的電梯安裝公司往往會將成本轉嫁到配件上,明明是1000多元的配件卻收客戶2000元,甚至是3000元的費用,但由於受專業所限,客戶很難了解真實情況,從而導致行業混亂、多要價、亂要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