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記者從省森工總醫院了解到,半個月來已經接診近40名被蜱蟲咬傷的患者,其中5人住院治療。醫生提醒市民,外出登山踏青時要做好防護,防止蜱蟲鑽進皮膚引發其他疾病。

資料片
被蜱蟲咬傷可致命
草爬子的學名叫“蜱蟲”,分布在草木茂盛的地方,一般從4月末開始活動,今年我市天氣轉暖較晚,從五月中旬開始陸續發生蜱蟲咬人事件。
省森工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呂首旭告訴記者,被蜱蟲咬傷容易患上三種疾病,一是過敏性皮炎,皮膚紅腫發炎;二是森林腦炎,出現高燒昏迷,嚴重可致人死亡;三是萊姆病,出現頭痛低燒癥狀,嚴重也可致人死亡。2010年,我省曾發生兩起因蜱蟲咬傷人而致人死亡的病例。被蜱蟲咬傷後,萊姆病和森林腦炎的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一。
兩種竅門趕出蜱蟲
呂首旭表示,一旦市民發現皮膚鑽進蜱蟲,一定不要硬拔,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如果找不到醫院,可以采取兩種辦法急救,一是用煙頭或香頭去燙蜱蟲露在皮膚外的部分,蜱蟲遇熱後會自行緩慢退出;二是利用酒精熏蒸蜱蟲,也可以使蜱蟲慢慢從皮膚中退出。
呂首旭提醒,將蜱蟲硬拔出皮膚,蜱蟲頭部留在皮膚內會引發其他疾病。即使采取措施趕出了蜱蟲,也要到醫院檢查,進行消毒和防止感染的治療,蜱蟲叮咬後引發的疾病有7天至14天內的潛伏期。
踏青做好安全防護
呂首旭介紹,每年四五月和八九月是蜱蟲傷人高發期,隨著人們治療意識提高,來醫院治療蜱蟲咬人的患者逐年增多。蜱蟲咬傷的患者以林區工人、農民和登山的游客為主,而且發生過在市區草木茂盛的地方,市民被蜱蟲咬傷的病例。
呂首旭建議外出游玩的市民,紮緊領口、袖口,戴上帽子,避免皮膚裸露在外,下山後要脫下外衣檢查腋窩、大腿根、腰部和腿部關節後側等皮膚較嫩的地方,查看是否有大米粒大小的黑點,一旦發現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