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日前,市城鄉規劃局向社會公示了《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2013年修改稿》,廣泛征求公眾意見。該修改稿主要修改了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局部地區空間布局。按照此稿,哈市建設用地規模由原來的458平方公裡增至597平方公裡。
城建用地不足已成發展瓶頸
據介紹,現行的《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規》)自2001年開始編制,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實施。隨著國家戰略的調整,哈爾濱發展新戰略的實施以及阿城區行政區劃調整,《總規》實施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空間拓展速度大大超過規劃預期,哈爾濱迫切需要增加建設用地,突破發展瓶頸。
原《總規》實施期間,國家先後出臺了《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部分地區沿邊開發開放帶規劃》等一系列戰略規劃,將哈爾濱提昇到東北地區北部發展核心的層面,進一步強化了哈爾濱的發展定位,賦予了哈爾濱發展新的歷史使命。為了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我市需要站在新的視角,適時修改城市總體規劃,為新戰略的發展提供空間支橕與保障。
隨著“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戰略的實施,哈市近幾年年均用地增量已達到12-15平方公裡。
嚴控二環路以內新建住宅項目
老城區棚戶區改造以及自身住房條件改善的人口向松北、群力、香坊東部等城市新區疏解。
新增醫療、體育、教育、文化等設施
規劃共增加區級綜合醫療設施1處、片區級醫療設施7處,區級體育設施1處,3處新區文化設施集中區。
出行500米可見綠5000平方米
《總規》修改方案將完善綠化網絡,按照國家要求,將市民出行500米可以到達一塊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綠地的標准提高到5000平方米,城市環境進一步優化。
哈佳與哈牡客專全部改為客貨混線
為了拉動黑龍江腹地經濟發展,建設國際運輸通道,將哈佳與哈牡客專全部改為客貨混線。
污水集中處理率由90%提高到95%
通過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增加污水處理規模,進一步改善水環境,污水集中處理率由90%提高到95%,確保主城區內河湖水環境質量達到相應的功能區水體要求。
松北區擬建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園區
取消原規劃的松浦垃圾焚燒處理廠,在松北區西北部選址建設松北區和呼蘭區區域性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園區。
《總規》修改稿其他修改內容
(上接第一版)按此增長速度發展,用地規模指標將提前完成,城市建設用地供給量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另外,舊城區土地開發強度過大,新區預留人口疏解空間不足;人居環境水平不斷提高,居住空間質量亟待提昇等問題也都需要通過適時修改《總規》,進一步拓展城市用地規模,優化完善城市功能結構予以解決。
原“九大組團”+阿城=“十大組團”
原有《總規》確定的城市空間結構為“一江、兩城、九大組團”,即以松花江(一江)為軸線,聯系兩岸生態環境、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形成江南、江北兩大城區(兩城),構築中心區、群力、哈西、哈東、平房、前進、松浦、利民、呼蘭九大組團。修改稿在此基礎上加入阿城區,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一江、兩城、十大組團”的主城區空間結構。此舉旨在明確阿城區在城市整體功能布局和空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阿城區在公共中心、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引導和控制內容。修改稿著眼於將哈爾濱打造成新型工業化的承載區、都市型農業的示范區、冰城夏都游的拓展區、歷史文化的核心展示區、生態宜居城市的優化先行區。
新增用地七成位於產業園區
按照《總規》修改稿,新增用地首先是確保產業用地,落實“4+6+1”產業發展戰略,重點擴大城市產業發展空間。對主城區內的“九大工業區”進行整體布局優化,規劃新增用地的70%位於各大產業園區,其中利民開發區15平方公裡,科技創新城7.6平方公裡,哈南工業新城18平方公裡,南崗工業園區7平方公裡,香坊出口加工區5平方公裡,最大限度地解決產業園區發展中用地指標問題,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此外,文化設施用地較原《總規》增長51%,並且更加完善會展、博覽、傳媒等文化設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