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東三省4天內紮堆連發三把大火 最高檢介入調查
2013-06-05 11:56:08 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鄭州晚報訊 5月31日,中儲糧庫大火1000噸糧被燒,事發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6月2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發生油渣罐爆炸,事發遼寧大連市;6月3日,吉林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發生爆炸火災,事發吉林省德惠市。

6月4日,一位員工家屬悲痛欲絕。當日是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火災的第二天,在事故現場附近,聚集著許多徹夜未眠的家屬,在焦急、悲痛中等待著消息。

  4天之內,東三省三把大火,百多人命,千噸糧食,殞於一旦。再寬闊的胸懷也裝不下這三把火燒出來的焦慮:安全生產,如此重要;安全生產形勢,如此脆弱。

  中儲糧的儲糧庫,可能是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壯觀的儲糧庫了。然而,蟻穴可潰大堤,一個配電箱短路就釀成連營大火。目前,已有9人因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而被移送公安機關。但最終將承擔刑責或黨紀政紀處罰者,似應不止這9人。

  中石油的生產基地,它有世界一流企業的光鮮一面,也有管理難度與壓力所在。大連石化這幾連爆,把中石油更多職工努力工作換來的企業形象、輿論理解,又打磨掉了不少。

黑龍江火燒糧庫

  央視發問

  重建安全不易 重建信任更難

  誰的責任?——事故之後,必須厘清。我們不能因事故的再次發生,就簡單地倒推回去,說問責不力。問責,不是在為未來的安全打包票。但事故再現的殘酷事實,確實表明,僅作亡羊補牢式的問責,遠遠不夠。既要在出事後搞清事故責任,更要在出事前搞清管理責任,還要在搞清管理責任後,認真落實這些責任。中石油大連企業一爆再爆,必有管理重瘡。

  誰在變通?——中儲糧不是企業管理的新兵小卒,它有自己白紙黑字的、成熟的制度體系。但從實際情況看,太多的制度被變通式地執行了、扭曲了、忽略了。我國農業地區有一句老話,叫做“糧食豐收,農民的喜事,市民的好事,糧庫的麻煩事”。但糧庫的管理者不僅不能怕麻煩,也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安全制度,而不是搞一些隨機應變,把“安全”放到“收儲”的後面去。

  誰能放心?——重化工產業,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的現實所需。但這些化工企業的安全度,能讓公眾放心麼?顯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管理得好,能讓人放心;管理不好,就真的不讓人放心。對我國工業化進程中難以回避的環境損害風險,怎麼讓公眾放心視之?這絕不僅是個別項目的問題,而是一個局部影響全局的大問題。

  糧庫亦然,禽業亦然。


遼寧火燒油庫

  回答“三問”不只在當事企業

  三把火在我國同一地域內的疊加,帶有一定的偶然性。這也並不意味著像中石油、中儲糧這樣的企業,其整體管理能力就糟糕到了什麼程度。但管理,既是一種全局安排、整體能力,也體現為一種局部水准、個體呈現。任何一個在管理個體上暴露的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都要做整體反思和應對。

  對這三問,“問責”是一種回答,“堅守制度不變通”是一種回答,“凡是預則立”也是一種回答。

  要回答這些問題的,也不只是當事企業。

吉林火燒屠宰場

  處理動態

  最高檢介入禽業公司和林甸糧庫火災調查

  記者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最高檢目前已派員趕赴吉林德惠寶源豐禽業有限公司火災事故現場,與當地檢察機關查處事故可能存在的失職瀆職犯罪。

  據了解,獲悉此次事故,最高檢立即指示檢察機關第一時間介入事故調查,嚴查事故所涉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吉林省檢察院、長春市檢察院、德惠市檢察院已經派員介入事故調查,協助政府部門做好事故搶險救援和善後工作。

  另據悉,最高檢對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糧庫大火事故也進行了掛牌督辦,要求黑龍江省檢察機關嚴查事故背後可能存在的失職瀆職犯罪。目前,黑龍江省檢察院、大慶市檢察院、林甸縣檢察院已介入事故調查。據新華社、央視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