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發揮勞模引領作用為經濟建設建功立業
2013-06-07 10:18: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苗雪梅 王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6月7日訊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勞模身上總有些東西沒有改變,那就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偉大勞模精神。』牡丹江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袁寶剛深有感觸地說。

  目前,牡丹江市共有4萬多名不同時期湧現的全國、省、市勞動模范。近年來,各級工會組織旗幟鮮明地倡導勤奮勞動、誠實勞動、創新勞動,精心打造勞模品牌,發揮勞模在重點工程勞動競賽、企業創新立功競賽和服務業創優競賽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華電能源牡丹江第二發電廠除塵檢修分公司專責工程師孔令明,先後組織並負責完成了#5、6、7爐電袋除塵器大型技改工程。通過除塵器的改進,使3臺爐除塵器效率均達99.97%以上。出口煙塵排放濃度均小於30mg/m3。由他發布的《降低#7爐粉塵排放濃度》、《降低#5機組煙塵排放濃度及除塵設備能耗》QC成果均獲得了部級一等獎。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張成傑,創建了全市首家獨立的手外科,他用一把『小神刀』為患者解除病痛。十幾年來,他獨立完成斷指再植、拇指再造等難度較高的各類手顯微外科手術4000餘例,被譽為牡丹江手顯微外科的『雕刻師』和『藝術師』。

  牡丹江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主任科員隋吉輝,參與重特大刑事案件、嚴重暴力案件勘查3500餘起,檢驗鑒定各種痕跡物證6500餘件,利用技術直接破獲各類刑事案件800餘起,通過指紋鑒定直接破獲殺人案件15起。他自主研發的《快速顯現白牆上的汗液指紋》獲全國公安基層技術革新獎三等獎。

  辛苦我一人,清潔千萬家。牡丹江市環衛清潔一公司袁世剛的太爺、爺爺、父親,加上他祖孫四代都是環衛工人。他每天凌晨3點出車運垃圾,晚5點收車。他負責市區內3個垃圾中轉站的垃圾轉運工作,每天清運垃圾13車,約78噸左右,往返200多公裡。他連續三年被評為環衛行業『先進工作者』、環衛行業『先進標兵』,兩次被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城市美容師』稱號。

  牡丹江電業局變電檢修工區檢修一班副班長於鵬,參加工作31年來走遍了全局每一處變電所塔,他結合二十多年變電檢修工作經驗,提出『刀閘完善化檢修平臺』法。從畫圖紙、搞設計,到買材料、組裝,全部親自動手。成果在實際應用中,屢次刷新牡丹江電業局變電檢修工作紀錄。

  為弘揚勞模精神,發揮勞模作用,牡丹江市總工會、市勞模協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勞模精神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勞模精神三進』活動,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推廣勞模創新經驗,發揮勞模技術專長,搞好傳、幫、帶,提高職工隊伍的素質。展現勞模風采,服務廣大群眾。

  在勞模精神的引領下,全市廣大職工以爭創『工人先鋒號』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賽和技術培訓等活動。2011年以來,在全市各行各業創建了一大批『勞模創新工作室』。勞動模范立足這一平臺,團結帶動廣大職工立足崗位、科技創新,為推動全市發展創新型經濟做出了積極努力。兩年來共取得創新成果150多項,創造效益1500多萬元。全市知識型、技能型和復合型人纔層出不窮,『首席工人』、『首席技師』遍地開花,影響帶動著全市廣大職工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功立業。

  很多勞模志願者發揮各自特長,分批次為社區居民、為農民工兄弟義務提供法律諮詢、學生教育諮詢、醫療服務、小家電維修、自來水管道維修、灶具維修、汽車保養、理發和花草修剪技術諮詢服務等,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真心關愛勞模,真誠服務勞模。多年來,牡丹江市各級黨委政府、工會組織以及社會各界,采取各種有力措施,使勞模得到了尊重和關愛,社會地位顯著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2012年2月3日,牡丹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晶川來到全國勞動模范顏秉廉老人居住的小屋裡,他詳細詢問了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已經78歲的顏秉廉,在建國初期就在牡丹江紡織廠參加工作,後來又親手組建了原牡丹江市毛毯廠,並作為廠長帶領該廠職工將『拉捨爾』等毛毯品牌推向全國。

  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張晶川深情地說,過去是你們這一代人創造了牡丹江的輝煌,你們的奉獻精神感染了一代人,現在牡丹江再次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社會的全面發展還需要一些過程,在這段期間,還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希望老勞模們給予理解和支持,並要堅信牡丹江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全國勞模魏淑芹身患眼病,家庭困難,市總工會得知後,為她申請了3000元困難補助金,使她的眼睛得到了及時治療。魏淑芹躺在病床上感動地說:『黨和政府是我的親人,工會組織是我的家,等我病好後,我還要繼續為更多的患者治病。』2012年2月9日,市勞模協會為51名全國勞模免費進行了一次愛心體檢。

  牡丹江市總工會、市勞模協會建立健全了勞模管理電子檔案,對勞模的工作單位、年齡、就業、收入和家庭生活狀況等基本情況實行動態管理,使勞模管理、困難勞模幫扶救助工作實現了經常化、制度化。

  面對市場經濟帶來的利益調整和多種思潮的衝擊,這些令人尊重的勞模用良好的職業操守和不懈奮斗告訴人們:當代勞模以他們的勞動和創造,推動著各個領域的發展進步,成為廣大職工學習的榜樣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