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7日訊 『庭院裡圈養豬羊、養雞鴨鵝,房前屋後栽植木耳,閑置倉房養蘑菇,種田、養殖兩不誤,務農家務統籌兼顧,小本經營也能致富。』這是樺川縣創業鄉西馮村農民巧打時間差、發展庭院經濟、守家創業的真實寫照。
近幾年,西馮村黨支部積極引導農民利用短暫的農閑時間,圍繞『家』字做文章,瞄准市場行情,大力發展具有『短、平、快』優勢的庭院經濟,通過政府從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持,西馮村庭院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紅紅火火,使『方寸之地』變成了農民的創收之所。今年,西馮村通過和鶴崗市制菌廠聯合,創新了栽植方式,改善了木耳、各種蘑菇的栽植環境,有效利用農戶現有的庭院和西馮村大棚育苗基地栽植木耳和蘑菇。
西馮村村民何振輝這些天正忙著銷售蘑菇。在老何家三十多平方米的倉房裡擺滿了蘑菇菌袋,平菇、榆黃蘑和猴頭菇一簇簇的,長勢喜人,現在他家每天都能銷售幾十斤蘑菇,過幾天他家的木耳菌袋也可以摘木耳了。『別小看這小倉房,正常的話蘑菇能種到三茬,產量能達到六千到七千袋,按照市場價這三茬蘑菇也能賣上一萬多塊錢。』何振輝高興地說。
除了發展庭院種植,庭院養殖的規模也逐漸擴大。西馮村村民秦海霞通過發展庭院養殖,成立了海霞種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積極宣傳,海霞種禽合作社飼養的種鵝、種蛋、孵化的鵝雛供不應求,每年上市150多萬只,拉動了周邊農戶的飼養量,加快了致富步伐,增加了收入。
如今,西馮村的村民在當地種、養殖戶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展蔬菜種植、瓜果套種、畜禽養殖、花卉栽培等多種模式,發展庭院經濟。不僅提高了土地和空間利用率,還充分利用家庭富餘勞動力,增加收入,實現循環利用,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可謂一舉兩得。西馮村黨支部書記劉彥坤說,西馮村庭院經濟收入佔總收入的20%左右,年末這一項收入可達到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