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3日訊 預防接種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基石,是衛生事業中成效最為顯著、影響最廣泛的工作之一,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以及免疫規劃政策的深入實施,原有預防接種服務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預防接種需求。
如何改革原有的粗放型、數量型、散在型管理模式,促進計劃免疫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市衛生局決定在全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撤銷條件差、分布過於集中的村級接種點,建立精細化、規范化、集中化的現代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提高預防接種質量。
近三年,我市投入3700萬元建立25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預防接種門診,其中甲級門診建設率達到了79.46%;全市村級接種點由2010年底的1330家減少至39家,村級接種點總數減少了97.06%,實現了鄉鎮、社區集中接種。
規范化預防門診建設納入『一把手』工程
我國通過實施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有效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對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疫苗種類和接種劑次的增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入不足、人員不穩定、素質不高、冷鏈條件差的矛盾日益突出,群眾對預防接種質量問題的舉報日益增多,原有的以村屯為單位的分散接種服務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預防接種服務的需求。
實踐證明,改革原有的分散式接種服務模式勢在必行,建設以鄉鎮為單位的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是新形勢下基層預防接種管理體制、服務模式的一項重要改革,是計劃免疫工作從原有的粗放型、數量型、散在型管理模式向精細化、規范化、集中化的現代管理模式轉變必經的過程,是適應新時期免疫規劃工作要求和滿足群眾對高質量免疫規劃服務需求的手段,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兒童健康的重要措施。
2009年至2011年,市衛生局連續3年將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及集中接種工作納入全市重點衛生工作和對區、縣(市)衛生局年度考核重點目標予以全力推進。面對部分早期建設竣工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房捨總面積不足、臨床及輔助科室佔據了大部分面積、第二通道無法開設、經費不足、設備老化、人員缺乏等困難,市衛生局局長慕瑩提出了重點工作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工作要求。慕瑩局長與各區、縣(市)衛生局局長簽訂責任狀,確定了各地的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限,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及集中接種工作上昇為各區、縣(市)衛生局一把手工程。
投入3700萬建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
據粗略統計,三年來,我市共投入資金3700萬元,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新建、改建、擴建,建設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並開闢獨立通道,統一內部裝修,增加人員和設備配備。
市衛生局投入專項經費,為阿城區、呼蘭區和十縣(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統一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移動硬盤等信息化設備,用信息化建設帶動免疫規劃工作的全面發展。
為確保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有據可依,市衛生局制定下發了《哈爾濱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准化建設方案(試行)》,轉發了《黑龍江省預防接種門診管理辦法》、《黑龍江省預防接種門診考核驗收標准》、《黑龍江省村級預防接種點(室)建設參考標准》等文件,並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統一全市建設標准。
2009年8月,市衛生局在延壽縣召開了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現場會,通過試點經驗交流和現場參觀學習,進一步明確了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的建設標准。
增加頻次,保證兒童及時接種
對於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一是實行鄉村一體化和分級管理,明確各級免疫規劃工作職責和分工,建立完善『縣管、鄉種、村補』管理機制。二是同步推進集中接種工作,實現由村屯或地段接種向鄉鎮或社區集中接種過度,同時保留邊遠、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地區的村級接種點,以滿足上述地區人民群眾的預防接種服務需要。三是增加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的接種服務頻次,縮短接種服務周期,完成由月免、周免向日免過渡,逐步實現日接種,提高適齡兒童接種及時率。
為及時了解、跟蹤各地工作進程,市衛生局啟動了周報制度,並多次組織開展調查清底和現場督導。同時,根據工作進程,市衛生局多次下發了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情況通報,及時通報工作成績、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下步工作要求。按照『達標一個驗收一個』的工作原則,市衛生局適時開展達標驗收工作,先後分四批下發了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驗收合格名單。
針對部分地區工作進展緩慢、推進難度大等情況,市衛生局負責人親自帶隊,進行重點督導和推進,攻堅克難,共解難題,確保全市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工作齊頭並進。
預防接種門診建設『捆綁』基層醫院
我市的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經歷了從試點到逐漸完善,從單項建設到納入社區、鄉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項目同步建設,從經驗交流到全面鋪開,從普遍推進到重點攻關的幾個階段,並最終在市衛生局黨委『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要求下,取得了全面勝利。
多數地區通過將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項目整合的方式獲得資金支持,賓縣、呼蘭區等部分地區還爭取到了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的專項資金,用於轄區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的新建和改造。賓縣共投入專項資金近200萬元,對轄區16家鄉鎮衛生院和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進行統一改造和裝修,達到了所有預防接種門診全部具備獨立通道,內部流程和布局符合建設標准要求。呼蘭區政府落實專項資金90萬元,新建6家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補充原鄉鎮衛生院面積不足的問題。
南崗區投入資金70萬元,為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一配備電子信息叫號系統及電子顯示屏,提高服務效率。延壽縣投入資金54萬元,將轄區內所有乙級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全部提檔昇級為甲級。阿城區投入資金30萬元,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進行了統一的房屋改造和裝潢設計,預防接種門診環境溫馨、明亮。平房區投入資金2萬元,給每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配備了兩臺空調。巴彥縣、雙城市等地區也投入專項資金10餘萬元,對全縣預防接種門診用房進行統一規劃、建設,擴增所需面積,開設獨立通道,完善布局流程,增添設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