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農超對接『菜園子』為何『接不住』
2013-06-14 10:31: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6月14日訊 農超對接是由政府牽線,實現本地菜與超市聯合的銷售模式,旨在減少中間環節,減少層層加價,達到菜園子和菜籃子的雙重受益。6月,本地棚室菜開始集中上市,日前,記者對農超對接情況進行了探訪。采訪中記者發現,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農民蔬菜合作社參與到農超對接中,但也有一些合作社悄然退出,這是怎麼回事?

  進超市還是進早市?

  哈爾濱市連昇特色果菜專業合作社鄭經理說,進超市、進批發市場、進早夜市,哪種銷售方式更有賺頭?表面上,超市售價比其他蔬菜市場高一些,但實際情況是進批發市場菜農比進超市賺得多。因為進超市的蔬菜門檻高,要通過相對嚴格的“無公害”甚至“綠色”標准檢驗,蔬菜品相還要好,而且要進行保鮮包裝,成本就上去了;而進入批發市場或早市夜市,對蔬菜的要求就沒那麼嚴格,菜農付出的成本低,賺頭大些。

  和鄭經理持相同看法的還有很多菜農和蔬菜合作社,他們都認為蔬菜進超市利潤並不高。那麼,為什麼很多菜農和蔬菜合作社還願意與超市對接呢?一些合作社的負責人解釋,他們願意與超市對接看重的是品牌效應,說白了就是超市的無公害標識對於蔬菜銷售來說是最好的廣告。

  沒賺頭菜農就撤出

  據了解,哈市農超對接范圍將不斷擴大。但記者發現,開展農超對接的蔬菜合作社開始捨棄這一環節,轉而進軍早市。

  作為第一批由政府牽線與超市進行對接的哈爾濱新興蔬菜加工有限公司,早在去年就撤走了大部分超市中的蔬菜專櫃,只完成了一年的合同就不再續簽。說到原因,負責人表示不願多談,只說“與超市合作太操心,太費勁,營銷人員一換,合作就會溝通不暢。”記者發現,農超對接中這種變動原因並不是個例,對此,很多合作社認為是市場競爭使然,超市可選擇的面太寬泛,一旦合作社迎合不了超市的需求,雙方合作就難以繼續。

  哈市王崗鎮紅星特菜基地合作社負責人劉經理告訴記者,他種了20年的菜,跑蔬菜銷售市場15年,與超市合作最怕的就是不能及時結算造成壓款,很多超市一壓就是好幾百萬元,而這樣的壓款沒有幾家農民合作社能橕得住,乾一個月兩個月的就都打了退堂鼓。而且現在超市一年換好幾個供應商,超市總會把價格壓得很低。就拿他們合作社來說,葉菜佔哈市市場份額60%~70%,而這種優勢在與超市合作中並不會得到優待。以前農超對接的合同上會注明從合作社采購多少品種,現在這一項取消了。這樣超市選擇性更大,很多蔬菜的價格甚至比哈達批發市場還便宜。劉經理說,與超市合作能賺出工人工費就不錯了。一些農民蔬菜合作社還指出超市扣點多、送貨難,也是農超對接的障礙。

  蔬菜直營店試水社區

  最近在哈爾濱居民區內,社區直營、果菜專櫃等招牌越來越多。中央紅超市相關負責人彭經理告訴記者,去年年底,中央紅小月亮社區果蔬直營專櫃就達到100家,菜品分為中低價位的大地菜和綠色有機的精品菜兩個檔次。這種社區直營店很受居民歡迎,特別是在一些買菜不便利的新建小區,社區直營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市場銷售的盲點。哈爾濱新興蔬菜加工有限公司張經理說,他們也在學習這種模式,准備在社區開展直營連鎖。

  對於社區蔬菜直營店和蔬菜直銷店,很多菜農和專業合作社都表現得頗為積極,認為是蔬菜銷售不錯的模式。紅星特菜基地劉貴林就表示,如果真能直接給社區直營店送貨,設立自己的展櫃,他寧願多付些管理費或者物業費。

  采訪中,菜農也直言運輸配送不便依然是難以克服的問題。社區連鎖店配送的一家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哈市市區限行、禁行路段太多,而很多社區超市在限行時段還沒有開門。

  據悉,年內哈市將開建標准化菜市場,面積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部分社區也將建設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的蔬菜直營店。也許,蔬菜打進社區將是未來的趨勢。圖為曾經的農超對接銷售專櫃,但現在該合作社已經從超市撤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