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16日訊 走到第24個年頭的哈洽會,已經成長為哈爾濱展示在世界面前的“帥小伙”。在哈洽會開館首日,C廳文化展區的生活報哈洽直播室迎來了首位嘉賓、耄耋老哈——哈爾濱文字史料收藏專家、收藏哈洽史料24年的冰城第一人朱俊峰。
收藏哈洽史料24年的冰城第一人朱俊峰。
最初的哈洽會,曾設在哈市南崗區的省國際博覽中心,並舉辦了七屆,當時的朱俊峰擔任省國際博覽中心哈洽會籌備辦主任。“那會兒,辦證的地點是展覽中心的售票窗口,參展客商只能像買電影票一樣把資料塞進去。你再看看現在的辦證大廳,小窗口變成了敞開式的櫃臺,客商不僅可以和服務人員直接交流,還提供了很多周到的服務,而且辦證速度還飛快。”
朱老拿著兩張哈洽會的邀請函,一張是政府文件一樣的信函,上面對客商的稱呼是“同志,您好”。有意思的是,前四屆哈洽會,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請來更多的俄羅斯客商,哈洽會組委會將俄文邀請函裝上信封、貼上郵票後,專門請來兩位年輕力壯的公務人員將裝著兩只大皮箱的邀請函背到俄羅斯布市後再郵寄。
朱俊峰收藏了從第一屆哈洽會至今的所有文字證券,如請柬、入場券、徽章、汽車通行證、會刊等。“前兩屆哈洽會的入場券是從停在廣場上大客車車窗中售出的”,看看如今的入場券,變成了帶套封的精美紀念品。
第7屆到第14屆的哈洽會搬到了南通大街上的哈爾濱冰上運動基地,場館條件比原來好了。但由於場館太多太分散,購買了入場券的客商,只能像走馬燈似的輾轉於各個場館之間,一張票,進這個館撕個角,進那個館扯一條,人像趕場一樣累。
第15屆哈洽會,搬到了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朱老第一次踏進會展中心,第一印象就是這地方太大了,要停車有停車的地,而且室內展覽有四個相對獨立又相連的大展館,室外展覽又有數萬平方米的場地,完全的國際化標准。
在朱老的記事本上,有這樣一組數字:1990年,第一屆哈洽會,地點在國際博覽中心,展位883個,10個國家參會,參會客商2500人。第八屆哈洽會,地點在哈爾濱冰上基地,室內展位800個,室外展場2500平方米,52個國家和地區參會,參會客商6000人。第15屆哈洽會,地點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展位2009個,室外展場5600平方米,81個國家參會,其中,參會外商9967人……經過24年的努力,哈洽會已成為世界經貿展會不可或缺的重量級一員,耄耋之年的朱老只有一個心願:願哈洽會一屆比一屆成果豐碩,給冰城、給龍江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