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16日訊 都說“女博士難嫁”,可你能想象出“女學霸”牽著“學術帝”的手步入結婚禮堂,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嗎?而且,不止一對,一出場就是十六對!!“太霸氣了!太壯觀了!太有愛了!……”這是網友們分享完“哈工大博士生婚禮”照片後的一致評價。 6月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辦了一場“史上最強的集體婚禮”,16對博士生在領導、導師、親人和朋友的見證下,走入了婚姻殿堂。這場“強強聯合”的集體婚禮,不僅在我省尚屬首次,全國也十分少見。
網友吐槽:“請問這是哈工大的福利嗎?”新人感言:“抓緊時間生個娃,以後還讀哈工大!”這是“史上最強集體婚禮” 16對中有11對是雙博士
“無論順境或者逆境、富裕或者貧窮、健康或者疾病、快樂或者懮愁,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信任你,風雨同行,不離不棄,直到永遠……”6月6日,哈工大93周年校慶的前一天,16對博士生的新婚誓詞在學校博物館的百年禮堂裡回蕩。
這一天,研究生院副院長王宏的笑容格外燦爛,他沒想到,一年前,自己一個聽上去有點兒“不務正業”的提議,居然促成了這次頗具歷史意義的雙喜臨門。“我當初想的是,這些博士生年紀也都不小了,特別是一些雙博士,有的已經領證了,但還在上學,沒錢辦婚禮,去年開始,我就籌劃著想辦這樣一場集體婚禮,算是對他們的一種祝福和鼓勵吧!”
時間倒轉,回到半個多月前。5月14日上午,在讀博士生付蕾收到了一條由學校研究生工作部發出的郵件:學校將在6月6日舉行首屆博士生集體婚禮。這讓已經領到結婚證的付蕾激動異常,她害怕錯過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填表的時候,手一直在抖。”
事實證明,付蕾的急切是有道理的。負責這次博士生集體婚禮組織協調工作的譚玉磊和李振東回憶說,“當晚,報名人數嚴重超額,最後我們選出了16對,並打電話婉拒那些報名稍晚的學生……”很多博士生聽聞自己失去機會後,不肯掛電話,一心想要“通融通融”。
這16對幸運入圍博士生集體婚禮的新人,來自哈工大各個學院,其中有11對是雙博士。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的年齡要比外人想象中要年輕得多,最大的29歲,最小的25歲。哈工大上一次辦集體婚禮,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是為五對青年教師特別舉辦的,後來他們中有的成為了院士,有的成為哈工大校長,一時傳為佳話。
6日上午,百合花在微笑,《等你愛我》的背景音樂震憾人心。16位身著一襲黑色西裝的新郎,單膝跪地,獻上鮮花,向披著婚紗的美麗愛人求婚。“他盯著我的眼睛說:你願意嫁給我嗎?那一刻我都有點兒不敢看他了。”新娘馬菲菲說,新郎葉振環還從來沒向她求過婚,這一幕讓她終身難忘。
在這個特殊的婚禮現場,沒有酒宴、沒有滿堂親友,但意義非凡,由哈工大校黨委書記證婚,院士現場送祝福,父母、導師、同學作見證,新人們不僅被授予哈工大歷史上第一份博士生紀念結婚證,結婚照還將保存在校博物館裡……
本報此前曾刊登過《哈工大首次舉辦博士生婚禮》的報道,受到廣泛的關注,讀者朋友們感到好奇,如今大齡男女的婚姻問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博士們又有何竅門走入婚姻殿堂?12日上午,記者在哈工大采訪到了其中的五對博士生夫婦,試圖通過他們揭開這群“超級學霸”婚戀的神秘面紗。
“五同”讓兩人惺惺相惜
家鄉、生日、學歷……都相同
枯燥的現實,已經讓很多人不再期待浪漫的邂逅。但張家廣和周愛娟,絕對是被一種不可思議的緣分牽引著。他們二人為了能參加這次博士生集體婚禮,專門趕在了“520”那天領證……
張家廣和周愛娟的戀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不太時髦,但卻很恰當的詞:天作之合。他們不僅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還是山東老鄉。但這些巧合並沒有讓兩人相識,他們似乎注定了要在“高處”相逢,直到兩人相繼考取了哈工大的博士。
周愛娟剛來到哈工大,山東的老鄉就找到她,她從這位老鄉的嘴裡知道了張家廣,張家廣也是山東人,不久前來到哈工大讀博士。經這位老鄉介紹,2010年5月24日,在一次校園音樂節上,周愛娟見到了張家廣,相互了解後纔他們驚訝地發現,兩人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這讓張家廣簡直不敢相信。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生日的張家廣,甚至特意打電話給母親確認自己的生日。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加上同為博士,又是同鄉,這“五同”足以讓兩人心心相吸。
這一年的6月7日,哈工大沈浸在校慶的喜悅當中,師生們都在搞慶祝活動。在當晚的校慶宴會上,張家廣喝了三兩白酒。宴會一結束,張家廣就來找周愛娟。散步中,張家廣借著酒勁兒突然表白,張家廣的酒後吐真言,讓周愛娟一時手足無措。“這也太快了吧。”周愛娟說,當時她這麼想。
最後,張家廣沒忘給自己搭個“臺階”,“呵呵,別有壓力啊,你不答應也沒關系,就當認識了老鄉!”張家廣的話把周愛娟逗笑了,從此,哈工大二校區的小樹林裡多了一對散步的身影。
在集體婚禮現場,張家廣和周愛娟第一次在眾人面前緊緊地擁抱,陷入濃濃愛意當中,此時,時間好像凝固了一樣。由於擁抱時間過長,張家廣和周愛娟分開時纔發現,周圍的賓客們都在看著他們笑。“張家廣是個挺靦腆的人,平時我倆在外面散步時,都保持著距離,人越多離得越遠。”周愛娟說,這次擁抱太難得,也太投入了。張家廣和周愛娟的父母都遠在山東,這次沒能參加上他們的婚禮,是兩人的遺憾。
令張家廣和周愛娟感動是,他們的師弟師妹們,湊錢為這對有緣的新人送了一份賀禮——拍攝校外婚紗外景。
同班10年在實驗室產生“愛情反應”
拍校園版婚紗照時,除了研工部徐晶老師精心設計的路線主樓、圖書館、步行街外,付蕾還選擇了一個特殊的地方——科技園內的一棟實驗樓。到科技園,得繞到工大院外,經過一個鐵路口和一條馬路。付蕾提著婚紗一路狂奔,尷尬地如同傳說中的落跑新娘,但她堅持“非拍不可”……
博士生的交際圈子很窄,窄到什麼程度呢?比如,從這16對新人中,隨便挑出一對,他們在實驗室裡相戀的幾率最高,柯亨特和付蕾就是如此。他倆雖然相識已久,但卻是在實驗室裡彼此產生“化學反應的”,而且讀博的這段時間,兩人幾乎天天泡在實驗室裡。
柯亨特不是外國人,更不是神探,他是河南人。而付蕾是位爽朗幽默的東北女孩,自我介紹時大大咧咧地說,“我姓付,對付的付。”今年,他倆博四了,從本科算起,兩人在哈工大已經待了整整十年,“最好的青春時光都是在這兒度過的。”
柯亨特和付蕾,是從朋友過渡到戀人的,用兩人的話說,“一切進行的比較自然”。讀本科時,他們和一大群人一起K歌、逛街、吃飯,讀研究生時,原本龐大的隊伍只剩下了一小撮人。當時,還有另外一個男孩也在追付蕾,但柯亨特表現得更加淡定。研究生畢業後,那個男生估計實在是“挺不住了”,找工作去了,留下柯亨特和付蕾一起讀博。自此,圈子裡就只剩下他們兩個人K歌、逛街、吃飯……在把競爭對手給靠走了之後,橕到最後的柯亨特利用高學歷這項硬指標,在博士實驗室裡贏得了最後的勝利,2011年,他們終於登記領證了,正式入住哈工大博士生“夫妻間”。
其實今年年初,柯亨特和付蕾曾打算“十一”時辦婚禮。5月14日,付蕾突然收到學院准備辦博士生集體婚禮的電子郵件後,立馬改主意了,並且幸運地搶到了一個寶貴的名額……
男碩士將壓力變為動力“高攀”女博士
有人曾在網上戲謔地調侃,這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長久以來,被視為“第三種人”的女博士身份相當尷尬,既受尊敬,又讓不少自愧不如的男士們敬而遠之。在一般人看來,娶個女博士一定會“壓力山大”,可男碩士馮貴墨瀟灑地表示,自己一定會化壓力為動力……
馮貴墨和劉齊都是哈爾濱人,從初中到讀博,他們一直都是校友,初中時班級還是對門。可在漫長的求學生涯中,他們就像臺灣漫畫家幾米描述的那樣,“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就像兩條平行線。”
研一這一年,一路“擦肩”的兩個人終於“牽手”了。起因是十多年來,兩個人在校園裡相遇過太多次,早就混了個“臉兒熟”。終於在第N次擦肩時,男方主動打了一聲招呼,後來經過幾次“憶往昔”的懇談之後,兩人漸漸擦出了愛的“火花”。
交往期間,馮貴墨這位工科男,曾充分發揮優勢特長,精心設計了一套電腦程序來取悅女友,“只要點擊一個小方塊,屏幕上就會跳出來可愛的小動物或者是紅心”。按理說,這種禮物頗具技術含量,如果遇到一個文科生一定會大呼浪漫,但同為理科高材生,劉齊似乎並不買賬,甚至覺得馮貴墨是在班門弄斧,“我暈,你瞧瞧你這弄得是什麼啊,怎麼看著跟電腦中了病毒似地!”結果顯而易見,這份浪漫的禮物沒有換來甜蜜的對白,後來竟變成了一場學術討論……
當然,除了浪漫未遂,他們也曾經歷過現實的考驗。2010年研究生畢業時,自動化專業的馮貴墨收到了全國各地15個航天院所和知名企業的OFFER,而劉齊想要留校繼續讀博。為了不讓這段終於相守的戀情演變成一場聚少離多的異地戀,馮貴墨心碎若乾次,“生平第一次起了一嘴泡”,最終拒絕了那些薪金豐厚的工作,選擇陪在劉齊身邊。
如今,可以預見的是,女博士劉齊畢業後,月薪很可能會高過馮貴墨。對此,馮貴墨心態極好,頗有東北男人的大氣,“高就高唄,其實也沒啥,化壓力為動力嘛,這對我也是一種督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婚禮現場,馮貴墨和劉齊的父母非常開心,特別是女方父母,兩位老人專門帶了DV,想要記錄下女兒披上婚紗的幸福畫面,大概是興奮過頭了,居然忘了按下紅色按鈕,“我爸媽舉著DV拍了一個多小時,可回家一看,一點兒也沒錄上!幸虧學校能給我們提供婚禮視頻!”
追求心愛的人男博很直接“你能做我女朋友嗎?”
在哈工大這樣的工科院校裡,男女比例接近4:1,若拼數理化,可謂強手如雲,很難從眾多工科“學霸”中脫穎而出。可如果肯在文字方面下點兒功夫,沒准兒還真能另闢蹊徑,博得女同胞的青睞。葉振環和馬菲菲這對,就是最好的證明……
2008年的暑假,葉振環獨自徘徊在校園的甬道上,看到出雙入對的校友們,失落感突然降臨,於是這位《哈工大研究生》的前主編冒出了個想法:一定得找個女朋友。
自打卸任《哈工大研究生》的主編後,葉振環接手了學校的另一本刊物。在為這本刊物招納新人時,他結識了活潑開朗的的馬菲菲。兩人交談中,略帶詩人懮郁氣質的葉振環也跟著快樂了起來。
雖然,葉振環是個“文藝男”,但偶爾也有工科博士的小“笨拙”。一天,葉振環和馬菲菲為出版刊物加班到晚上,葉振環看到嬌小的馬菲菲工作得這麼辛苦,憐愛之心頓生,他慷慨地邀請馬菲菲吃飯。兩人坐在飯店,葉振環一摸兜兒,發現錢包沒帶!“當時我還以為他跟我開玩笑呢,誰知道他真的沒帶錢包呀!”馬菲菲回憶道。最後,這次吃飯成了葉振環請客,馬菲菲埋單……
向馬菲菲說出愛意,這個計劃在葉振環心裡醞釀了很久。一天晚上,馬菲菲捧著一大摞書走出教學樓,葉振環在樓門前的草坪上等她。在送馬菲菲回寢室的路上,葉振環欲說還羞,就這樣,馬菲菲一直捧著書,葉振環一直沈思。“他也不說幫我拿書。”馬菲菲說。“你能做我女朋友嗎?”葉振環如釋重負地說。說完後終於接過了馬菲菲的手中的書。當時,馬菲菲並沒有直接回應。直到第二天,葉振環纔收到馬菲菲短信傳來的好消息。
新人們在校訓石前合影
哈工大舉辦首屆博士生集體婚禮,是學校解決一直困擾博士們社交、婚戀問題的一次成功嘗試。就當下,博士們在社交、婚戀方面遇到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哈工大的博士和老師們,看他們是如何“答辯”的。
博士生找對象難嗎
博士生擇偶看重什麼
問題一:
博士生找對象難嗎
哈工大研究生院副院長王宏在談到博士生婚戀問題時說:“我們每學期都要和博士們座談幾次,發現博士們都談到了來自婚戀方面的壓力非常大,平時絕大多數時間用於搞科研,導致交友面窄,找對象還是比較難的。學生們的需要就是我們要做的工作。為博士們解決了後顧之懮,他們纔能更好地搞科研,於是學校組織了一系列的社交活動。”
“我們把博士們的社交,包括這場集體婚禮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這在全國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是一個創新。我們為博士們搭建了一個平臺,解決他們的交友難、婚戀難的問題。”哈工大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李岳說。
事實上,為了幫助博士們解決一直困惑他們的交友婚戀問題,哈工大研究生工作部經常舉行聯誼活動,比如“八分鍾約會”,還有校園版的《非誠勿擾》——“非你不愛”。哈工大研究生德育辦公室主任徐晶說,前不久,哈工大的男博士們還跨校和哈醫大的女碩士們在植物園聯誼。博士們還得到了專業老師在社交禮儀方面的培訓指導。
“影響博士婚戀的另一個因素是,未來工作的不確定性。不知道在哪裡安家,讓博士們在婚戀方面有所顧慮。”哈工大研究生院副院長王宏說。
問題二:
博士生擇偶看重什麼
同大部分適婚青年一樣,很多博士生也屬於“三無人員”,他們的出身往往並非大富大貴,父母無法拿出更多的錢,幫他們在大城市裡購房、買車。對此,他們似乎沒有常人那種過分的焦慮和擔懮。畢竟,對博士生而言,日後的好工作和高薪水,意味著維持較高的生活水准,不是難事。在他們眼中,房子、車子、票子,即便現在沒有,也在來的路上。
因為知道自己以後的生活“不差錢兒”,所以他們對另一半的薪水、家境要求不高,而是看重“彼此的感覺”。這一點,讓他們更容易找到真愛,婚戀目的也顯得更加純粹。
柯亨特告訴記者,博士生在談戀愛、選擇伴侶時,一般不太注重另一半的家庭背景,只要不是相差的太多就行,“我們這些博士生,也許是因為還沒走出校園,受社會影響相對較少,所以身上保持了一些比較純淨的東西,找伴侶時,我們更在乎兩個人相處是否愉快,關鍵還是能否談得來。”
問題三:
怎麼看婚姻中女強男弱
有人把女博士比喻成“滅絕師太”,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少女博士身上都有一股強大的氣場,這正是高學歷賦予了她們非凡的自信和優越感,但同時讓她們少了點兒“小鳥依人”的感覺。不少男士因此不敢高攀,擔心會“鎮不住”。
工作好、薪水高,經濟能夠獨立,的確讓女博士們更有底氣。她們非但不必像其他女青年那樣急著嫁個有錢人,甚至有膽量“下嫁”比自己薪水低或者學歷低的男人。在戀愛、結婚方面,她們走在了時代和社會觀念的前面,提前實現了家庭地位上的男女平等。
劉齊身邊的朋友圈裡,大多是“男強女弱”的婚戀組合。身為女博士,她算是個異類,沒有像普通人想象中的那樣,找個男博士或者博士後,而是選擇嫁給一個男碩士,“我和馮貴墨的婚姻關系比較平等,我的學術研究能力比較強,接著讀博,他在社交方面更勝一籌,提早走入社會。我倆都很欣賞對方身上的優點,沒覺得誰受委屈了,也沒必要非得誰比誰強纔行。我認為,關系對等、生活平穩就是幸福,就算以後,我的工資會比他高,也不會覺得怎樣。”
問題四:
博士生婚戀是否浪漫
博士生的生活往往三點一線:實驗室、宿捨、食堂。這讓不少人覺得,他們的生活如此枯燥,談戀愛也一定很悶。特別是男女雙方如果都是博士,可能會悶到令人窒息。
其實不然,工科博士一旦浪漫起來,一點兒也不比男文青差。比如,博士生葉振環是校刊的主編,自己沒事兒還能寫點兒詩,情詩寫得也不差。馮貴墨和崔寧,雖然稍遜文采,但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知道通過編程、做戒指來討另一半的歡心。
時代不同了,男博士已經擺脫了從前那種戴著深度黑框眼鏡、半個月不洗一次頭的邋遢形象,“雖然,我們是博士,但也是正常人,只不過搞科研的時間稍長了一點兒。其實生活中,我們挺浪漫的!”崔寧說,他經常看見身邊的一些男博士周末扛著爐子,帶女友去江邊燒烤。每到節日、紀念日,崔寧總會記得買一束玫瑰或者百合送給武倩倩。值得一提的是,博士生的浪漫有時也很“學術”,一般人很難體會。“上個月,倩倩剛寫完一篇論文,我幫她修改英文語法錯誤,你們一定覺得這挺無聊吧?其實,這也很浪漫,論文通過時,我倆那種成就感和喜悅的心情你們理解不了!”
問題五:
博士生如何化解戀愛矛盾
有人說,智商和情商經常是反比的。也就是說,智商越高的人,情商往往越低。那麼博士生是否也都是高智商、低情商呢?面對婚戀中的種種問題時,他們是如何化解矛盾的?
其實,博士生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木訥,遇到問題時,反而能夠保持冷靜和克制,特別是男博士一般都比較紳士,在他們眼中,“很多事兒都不是事兒”,而且女博士也沒那麼嬌情,不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跟男方吵得不可開交。
付蕾認為,一些人認為博士“讀書讀傻了”,實在是太片面了。尤其在戀愛方面,她覺得女博士的確挺佔優勢的,而且處理問題更高明些,“比如,我和柯亨特很少吵架,因為大家平時做實驗都挺忙的,我倆處事又都是理科思維,也很難把彼此給惹火了。對我們來說,處理婚戀矛盾,就像解一道題、做一次實驗那樣,一旦出現分歧,我們比較冷靜、克制,會坐下來共同商量,分析原因並找到解決的方法,不會吵得面紅耳赤,讓彼此太難堪。”
“圍觀”吐槽:
左春雪:可望而不可及~深深地祝福~~
魏抗抗:來個碩士集體婚禮吧!
袁丁:霸氣啊!
李龍正:哈哈,工大太有愛了!
杜霞:好浪漫,好感動~~
尹旭月:請問這是哈工大的福利嗎?
工研:新人們在學校各個標志點留影,想沾喜氣的童學們,快到主樓、校訓石附近溜達吧!
青苹果:史上最強集體婚禮!
飛魚:(?o?):今天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師兄,原來他是跑去結婚了啊~~
飄舞的彩羽:婚禮不一定要有豪車、星級酒店等,校園婚禮既浪漫又有意義,希望他們幸福美滿!
崔寧,26歲,材料學院博士生
武倩倩,25歲,機電學院博士生
“三無人員”
抱得美人歸
無房無車無票子
“三無人員”
抱得美人歸
如今,小伙兒闖情關,往往都卡在丈母娘那兒。沒房、沒車、沒錢,其實也是在讀博士生的真實寫照。在集體婚禮現場,李圭白院士對博士生們說:“雖然,你們現在還是‘三無人員’,但我相信,未來,房子、車子、票子都會有的!”
一次偶然的碩士班拼班,將班級裡最帥的小伙和最漂亮的姑娘湊成了一對兒。起因是帥小伙崔寧經常利用班乾部的職務之便,有事兒沒事兒地找漂亮姑娘武倩倩談心,一來二去,兩人談著談著就“嚴重跑題”了。
2009年10月,一個浪漫的黃昏,崔寧和武倩倩漫步在哈工大體育場裡。突然,崔寧單刀直入,展開了一段“你能不能做我女朋友,讓我未來照顧你”的惡俗告白。起初,這段缺乏技術含量的表白,把“班花”武倩倩嚇了一跳。她象征性地猶豫了一下,隨即點頭。
雖然同為適婚年齡,但與已經工作的年輕人相比,博士生們的戀愛“相當簡約”,甚至有點兒寒酸。他們往往沒錢逛街購物,更沒有牛排紅酒燭光相伴,多數時間,只能坐在食堂的管燈底下一起來份“涼拌拉皮”。這次參加博士生集體婚禮,崔寧和武倩倩,跟其他博士生一樣,不僅一分錢沒花,反而還跟學校蹭了不少紀念品,比如,喜糖、水晶飾品等,校領導和導師也紛紛來隨禮。
婚禮上,崔寧沒能給武倩倩買一個漂亮的鑽戒。但他笑嘻嘻地向記者透露,他發現實驗室今年新進了一臺機器,他准備發揮特長,給妻子DIY一枚鈦合金戒指,“哈哈,我連圖紙都已經畫好了,就等過完端午節實際操作了。”
簡約歸簡約,博士生談戀愛也有難得的好處,比如,崔寧沒房沒車沒錢,但和武倩倩結婚時,丈母娘一點兒也沒為難他,反而對他大加贊賞。而且崔寧本人也相當有自信,當然,這自信是有道理的,“哈工大博士”這個體面的稱謂,意味著他是日後穩賺的“潛力股”。
采訪結束時,這群博士生們給了這次集體婚禮很多個“好評”,其中最朴素的一句是:抓緊時間生個娃,以後還讀哈工大!另外,哈工大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李岳告訴記者,博士生集體婚禮將作為“保留節目”,以後每年校慶期間都會舉辦。另外,他還給透露將給這16對博士生新人建個QQ群,學校在“監督”,“萬一要是哪對敢鬧離婚,果斷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