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7日訊 近日,家住哈爾濱市南崗區的生意人馬某手機響起。一男子說:『好久不見了,最近怎麼樣啊』。馬某一看來電是陌生號碼,可對方的語氣又像很熟悉的樣子。
『你猜我是誰?』,那男子開玩笑似的讓馬某猜。『您是李總吧。』馬某感覺男子的聲音有些像以前曾經合作過的生意伙伴,可又不確定。為了不失禮,馬某連連與其客套寒暄。『李總』告訴馬某這是他新換的手機號碼,有事可以打這個號碼聯系自己,因為他最近感冒了,所以聲音有些沙啞。
馬某寒暄,『李總』最近忙什麼生意,『李總』說他正在沈陽開會,過兩天就來哈出差,可以順路探望馬某。寒暄了3分鍾後,兩人掛斷了電話。
次日下午,馬某的手機又響了,來電顯示是『李總』。電話中『李總』的語氣很急,他告訴馬某他開車從沈陽來哈市,途經吉林的時候出了交通事故,受傷需要做手術,可身上沒帶夠錢,讓馬某先借給他3萬元。
一想今後免不了與『李總』繼續打交道,馬某就答應了,將3萬元轉進『李總』提供的賬戶。事後,馬某再打電話問『李總』的病情時,電話再也無法接通,他這纔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民警說案
核實很重要
據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二大隊非接觸型犯罪偵查支隊中隊長殷呈煒介紹,這種用『你猜我是誰』是電信詐騙中常見的案例。
騙子用手機隨機撥打市民的手機,在電話中裝成熟人的口氣,只要市民『猜』出一人的姓名,便順竿爬。若你有懷疑,他就會以嗓子不舒服聲音有變或新換的手機號碼為由搪塞你。
有些市民接到這樣的電話怕自己過多詢問傷了『老友』的心。騙子往往先做好鋪墊,次日再打電話稱自己遇車禍急需用錢。
殷呈煒說,只要對方在電話、短信中提到錢的事,一定要與當事人或其親友核實清楚再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