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8日訊 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辦公室今年已經是第10個年頭上“哈洽會”推廣“龍哥龍妹”了。與往屆不用,本屆哈洽會上,主要推廣的是由“龍哥龍妹”合作社生產的農產品,而不是向外輸出勞動力。由於省內務工工資水平與省外差距逐漸縮小,再加上本地就業、創業機會增多,我省農村勞動力“守家在地”創業的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我省2012年就地就近轉移人數約300萬,首次超出外出轉移人數。

“龍哥龍妹”展臺
“龍哥龍妹”農產品
哈洽會上樹品牌
在哈洽會A館,省勞動力轉移工作辦公室的展臺依然打出了“龍哥龍妹”的品牌。記者發現,展臺上主要展出的是“龍哥龍妹”牌農產品,有大米、小米、山珍等。在展臺後牆掛的是“百名農民創業之星”風采和“黑龍江農民創業成果展示”的宣傳畫。在現場,省勞動力轉移工作辦公室於清水科長正在向客商推介:“龍哥龍妹”牌農產品是“龍哥龍妹”農產品合作社生產的。這個合作社是由一些以前曾外出打工,現在回來創業的農民組建的。
於清水告訴記者,前些年,他們每次參加哈洽會,都是推廣“龍哥龍妹”勞動力品牌,把我省剩餘勞動力輸出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今年的主打牌是“龍哥龍妹”農產品。
“很多‘龍哥龍妹’外出打工積累了經驗,一部分人留在了打工的城市,穩定下來,成為了當地企業的技術骨乾,還有一部分人返鄉創業。”於清水說,現在在家鄉創業收入也在增加,所以外出打工的人這幾年沒有增加,他們也在著力支持農民就近就地創業。而“龍哥龍妹”農產品就是主要支持的項目之一。目前,“龍哥龍妹”品牌已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登記注冊,包括食品、飲食、服裝、農產品加工等十大類的100餘種商品。
在家創業
不比外出賺的少
多年來,數百萬“龍哥龍妹”背著行囊,帶著對故土、家人的眷戀,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踏上他鄉土地,打工、淘金、創業……
家住肇東市紅河鄉的鄭中有就是其中一位。2000年,鄭中有把行李裝進編織袋,親了親還吃奶的女兒,和同村的12名村民來到吉林延邊打工,一乾就八九年,春節纔能回來呆上半個月,過了正月十五,又出去打工。
這幾年,每年都能拿回來五六萬元錢,但是有幾個村民紛紛回鄉創業,一年下來並不比在外打工掙的少。於是,2009年,鄭中有也回到了家鄉。回來後,他受邀參加了鄉裡組織的養殖培訓班。現在,他養了100多頭羊。“現在羊肉價格很好,一年能掙10多萬,再加上種了3?地,一家人一年能掙15萬元左右。”鄭中有告訴記者,他不僅翻蓋了房子,還買了QQ小轎車。
“在家賺的,不比外出打工少,為啥還要出去啊。”在哈洽會上,海倫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主任岳權告訴記者,這幾年海倫每年都有100萬平方米的建築在建設,前幾年外出乾活的,這幾年都回來了,現在在海倫工地乾力工一天也能掙200多元錢,瓦工三四百,在南方也就這個工資水平。
由於各地項目建設力度加大,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更多就近就地轉移機會,加之省內務工工資水平與省外差距逐漸縮小等因素,這幾年我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人數顯著增加。監測統計顯示,2012年,縣域內就地就近轉移約300萬人,佔全省轉移總數的一半還多。這也是就近轉移人數首超外地轉移人數。
就近轉移,在哈市更加明顯。2012年上半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35.2萬人,其中,省外、國內和國外總轉移人數不足30萬人,其餘的人都是就近就地轉移了。
“老婆孩子熱炕頭”
離婚率也下降了
鄭中有告訴記者:“現在挺好的,老婆孩子熱炕頭。有個頭疼腦熱的,也有人管了。”雖然每天起早給羊打掃羊捨,白天還得出去放羊,一天忙到晚,但是他覺得生活挺順心的,家庭也很和諧。
近些年,很多村民夫妻倆其中有一個出去打工,長期下去,有的人按捺不住寂寞出軌,有的人在工地還組成了“臨時夫妻”;有的是夫妻倆一起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交給了老人照顧。
就近創業、就業後,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夫妻感情合了,離婚率也下降了,孩子也有人照顧了。
省勞動力專業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在就近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上取得突破。將圍繞農機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等特色產業及大項目、小城鎮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組織開展勞務對接和推介活動,推進就近轉移。並在青岡縣開展農民轉市民試點,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