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專家赴三江平原給鳥置『婚房』 500只東方白鸛相親生子
2013-06-19 07:47:57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李皙寅 王鐵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9日訊 入夏以來,結伴的長嘴高腳、黑白羽翼、體態優雅的“大鳥”——東方白鸛,在我省洪河、興凱湖等國家級保護區內翩翩起舞。據監測統計,東方白鸛在全球范圍內不足3000只,目前在我省安家的東方白鸛已超過500只,三江平原已成為國內東方白鸛最大的繁殖棲息地。

  但就在20年前,這個與丹頂鶴齊名的濕地旗艦物種在我省幾乎絕跡。20年來,東北林業大學的專家帶領科研人員堅持在野外架設鳥巢,采取人工招引的辦法助其種群恢復。從過去全省繁殖數量不足10巢,增長到現在100餘巢,每年誕下300餘“新生兒”,一直樂於“住在”俄羅斯的東方白鸛,逐年增多飛來我省棲居。

  300個婚房建在保護區

  築巢,是鳥兒天生的本事,為啥還需要人類施以援手?

  原來,東方白鸛生性“挑剔”,只把巢築在直徑40厘米、韌性強的高大喬木上,而濕地本身符合條件的樹木就少,加之過度開發、過度砍伐等原因,上世紀90年代初全省天然巢不足10個。因擔心找不到對象、耽誤生寶寶,東方白鸛不得不多飛上數百公裡跑到俄羅斯“落戶”。

  據東北林大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李曉民教授介紹,東方白鸛棲息於我省東部的三江平原,與西部紮龍自然保護區的丹頂鶴並稱為“東鸛西鶴”。為了早日解決東方白鸛的住房難題,他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實施人工招引工程,研制出一套5米多高的三腳架,支橕起鐵筐打底兒、絮滿樹枝乾草的人工巢,至今在保護區累計建有這樣的“婚房”300多個,完全取代了天然巢。

  “星級物業”打理新家

  今年,保護區又為一些新來的“客人”建了50套“婚房”。“我們就像星級物業的管家一樣,為這些高貴的住戶提供保護和服務。”李曉民說,給鳥蓋房也是有講究的,比如選地段,東方白鸛一般不喜集群,新婚小兩口專愛清靜。這可苦壞了科研人員,安置人工巢相距必須在2000米以上,還得選開闊偏僻、食物充足的沼澤附近。架巢一定要在冬季完成,大雪沒膝,塔頭高低磕絆,車都開不進去,只能靠肩扛著數百斤重的落葉松,一天走十幾公裡。夏季爬鳥巢給新生兒戴環志,隊員手拄拐杖走在沼澤地,一不小心就會陷進泥裡。

  專家稱,通過監測東方白鸛回遷數量的增減,可以預測濕地環境的變化。近兩年,其種群數量持續增加,說明我省三江平原是最適宜棲息的濕地。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