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21日訊 20日,記者在哈市第五十八中學『深化課程改革、推進多樣化發展』現場會上獲悉,國家教育部正在醞釀高考改革,高考或由現行的『3+X』改為『2+N』。目前,專家研究組針對高考改革的建議和報告已經提交教育部,預計今年9月有望征求意見。
據了解,哈五十八中學是一所普通高中,由於近年來省市重點高中擴招,學校生源數量銳減,招收的學苗入學分數低、文化課底子薄,學校面臨生存壓力。因此學校進行教學改革,將學生學習分為自學、研學、導學和檢驗四個環節。課堂上分為自主學習和展示兩個環節,學生自主學習不了的知識可以集中到展示課上解決。同時學校成立美術特長班,讓學生學有所長。
省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曉明在現場會上表示,高中多樣化發展勢必帶動高考的改革,教育部正在醞釀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我省專家研究組已經提交給教育部的建議是,今後高考科目由現在的『3+X』改為『2+N』。『2』是語文和數學,外語采取等級制社會化考試,即高考不考,學業水平考試也不考,但是外語要和高考和學業水平考試掛鉤。其原因是,學生外語學習付出的時間成本、勞動成本與將來運用外語的比例不適宜。調研表明,現行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外語學習時間過長,影響到母語的學習。高考改革的思路是公平和減負,專家建議外語采取等級制社會化考試,對於對外語有特殊需求的,如有出國留學等需求的,在等級制上有高一點的要求,避免將少數人的需求強加給所有學生。
張曉明介紹,高考改革提出的『2+N』中的『N』,建議為兩科,即『2+2』。在兩科的設置上,由現行的大文大理,變成改革之後的六大類:人文類、經濟類、理工類、農醫類、藝體類和職業類。而每一類考的兩科不同,例如理工類只考物理化學。今後學生在參加高考選擇科目時就等於在選擇職業方向。從而改變學生該學哪一類、願意學哪一類、將來從事哪一類專業領域,最後都靠高考結果來決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