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何家溝上最後的擺渡 河松街跨河大橋建成後將『退休』
2013-06-21 08:59:49 來源:生活報  作者:魯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6月21日訊 在哈市道裡區河松街顧鄉公園大壩下的何家溝上,有一個渡船,多年來一直是何家溝兩岸居民過河的交通工具。18日傍晚,記者來到這裡,了解到河松街跨何家溝大橋工程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即將開工,而這只在河松街附近的何家溝上擺渡的小船也將完成使命,“光榮退休”。

  曾是過河唯一交通工具

  群力地區改造前,由於附近沒有過何家溝的大橋,這個渡船基本上是過河唯一的交通工具,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群力新區橫跨連接道裡老城區的橋達到3座,行人車輛都可以通行,還有公交車經過。但是,何家溝上的渡船沒有因此而消失,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很多附近居民過河還是依靠這個小渡船,每次收費一元錢。盡管沒有管理部門的許可,但是因為方便了市民出行,這個收費的小渡船沒有讓人感到有什麼不合理,相反許多人覺得很需要它。

  沈師傅家在距離何家溝大約幾公裡之外群力新區的一個小區內,原來他居住的沈家屯,在群力地區改造時已經變成了城市的一部分,搬到新家之後,沈師傅還是在群力地區居住,只不過感覺農村一下子變成了城市。“這個渡船原來是一個姓劉的老頭看管的,前幾年老人不在了,我正好家在附近住,我姑姑白天在這裡看著,我晚上過來,還有一個人就靠渡船為生,我們三個人輪班在這裡擺渡。”


搖動轉輪帶動小船

  如今坐船只為買菜看風景

  沈師傅說:“現在主要就是河松街附近的居民坐船去對岸看看風景,也有住在群力的居民坐船到河松街市場買菜的,一個下午大約有20人坐船吧。”

  沈師傅告訴記者,前兩年何家溝改造,河道的寬度增加了好幾米,原本用繩子拉渡船有些費力了。現在,岸邊兩側安裝了輪滑裝置,有人坐船時,只要在岸邊搖動轉輪,連接著繩子的小船就會輕松地在河面上穿行,“這個裝置是我在2010年之後安裝的。”

  同樣因為河道的增寬,河面上也新安裝上了木質踏板,過河時先從這十幾米長的帶護欄的踏板上通過,再踏上渡船。

市民坐船過河

  大橋建起渡船“退休”

  19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這裡,看渡船的人換成了73歲的沈桂芝,也就是沈師傅的姑姑。沈桂芝說:“河松街跨河大橋建起來之後,就不再需要這船了,我不靠擺渡掙錢也無所謂,只要兩岸通行方便了,那就是大好事。”

  談到一個多月後即將動工的河松街跨河大橋時,沈桂芝指著小船說:“那時候我這個小船所在的位置,就應該是大橋的橋墩。”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