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援疆系列報道之二 綻放在戈壁灘上的玉蘭花
2013-06-24 16:07:49 來源:東北網  作者:趙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援疆系列報道之二

  綻放在戈壁灘上的玉蘭花——記黑龍江省援疆醫生崔玉蘭

 

  東北網6月24日訊(記者 趙海)從祖國的東北到西北,從繁華都市到戈壁邊疆,作為黑龍江省第二批地直援疆醫療隊伍中的一員,崔玉蘭2012年8月從哈爾濱來到了祖國的西部邊陲新疆阿勒泰地區,成為阿勒泰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她用自己精湛的醫術,為當地的群眾治愈了病患,送去了健康。

 
新疆阿勒泰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東北網記者 趙海 攝

  崔玉蘭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特診教授、婦產科專家。采訪她的時候,她正在忙碌地接診,來阿勒泰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快一年了,作為援疆醫生她每天都是這樣的忙碌著。援疆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在專業人員少、醫療設備落後的情況下做了三百多例婦科手術,沒有一例患者轉診,為當地的群眾能夠及時得到救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崔玉蘭真正的開始工作以後,纔深刻體會出此行的積極意義。工作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認識到了醫療援疆的必要性和對當地醫療工作的重要作用。

 
援疆醫生崔玉蘭(右)在接診。東北網記者 趙海 攝

  在阿勒泰的生活、工作環境是全新的,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考驗。她所在的阿勒泰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是阿勒泰地區目前最大的一所綜合性二甲醫院,這裡的醫生工作環境艱苦,和外面交流較少,相對簡陋的器械、相對落後的技術和醫護人員相對有限的專業知識,導致大量病人需要去外地就診,耗費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和費用,即使有些留下來的病人,也有很多患者沒有得到最好的治療。崔玉蘭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從理論講解到實踐操作,在當地的醫生中著重培養能夠獨立診斷、獨立手術的人纔。手術時,她在旁邊悉心指導手術醫生,使她們能夠掌握術中細節、突發情況的處置,將原來需要三小時纔能完成的手術,縮短至一小時。她帶的學生、當地的婦科醫生丁淑琴深有感觸地說,“崔老師把她的醫療技術、行醫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來這裡援疆真正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以前自己從沒做過手術,現在可以獨立上臺手術了”。

 
援疆醫生崔玉蘭(左)在查看患者康復情況。東北網記者 趙海 攝

  最讓崔玉蘭難以忘懷的是為一名哈薩克族牧民治病,她患有子宮粘膜下肌瘤,嚴重貧血,血色素只有常人的十分之一,需要手術。但所在醫院沒有相應的設備,患者因經濟困難,無法轉診。在這樣的條件下,她設法完成了當地第一例宮腔鏡子宮粘膜下肌瘤電切術,患者3天後出院即可進行正常工作生活,費用也比開腹大大減少。當患者麻醉剛剛蘇醒,當地醫生用哈薩克語告訴她手術成功時,她露出了發自內心的欣喜笑容。

  “我記得入疆後第一例不孕癥患者出院後2個月發現懷孕時歡樂的笑臉;我還記得一名復發卵巢癌晚期的患者,為她腹腔化療後她能夠進食,家屬那欣慰的表情……在我從醫生涯中,接受過不下百次的錦旗和表揚,沒有一個可以和我現在看到的笑容相比。我迫切地感到了自己援疆的價值,感到自己知識技術的價值,做一名醫生,挺好!做一名援疆醫生,更好!”崔玉蘭動情地表達著援疆的感受。

  每一位援疆人都有著各自的家庭負擔要背負。“工作需要,就去吧”崔玉蘭愛人一句特別簡單的話,給予了她最大的支持。她十分清楚,家裡有失能的老人需要照顧,愛人常年出差,家中的一切都需要她,但她還是選擇了援疆,在那裡體現著人生價值、知識價值。在遠離了家鄉、親人和朋友,遠離了熟悉的圈子和氛圍,需要面對困難和孤獨寂寞的時候,是家鄉的親人和單位鼎力支持給予她莫大的安慰與鼓勵。

  “一個人可以實實在在地對社會、對他人有用,這種被認可和需要的感受,是我最珍貴的收獲,援疆給了我一種有所奉獻、有所作為的深刻感受,這是最令我自豪的,也使我真正地成熟起來,我發現阿勒泰真的需要我,需要我這樣的醫生”。崔玉蘭用最質朴的話語表達著對援疆工作的熱愛。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