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5日訊 玩具本是用來令孩子們高興的“玩伴”,但如果這個“玩伴”成了安置在孩子身旁的“不定時炸彈”,那麼又如何令家長放心呢?近日,記者走訪調查了百花園7樓的玩具商場後發現,發現低價兒童玩具存在“CCC”標志認證不全的情況,而毛絨玩具部件並不牢固、多零件組裝玩具也給兒童安全埋下隱患。
6月20日上午,記者在百花園7樓的一家兒童電動玩具店看到,攤床上擺放著多款玩具,價格從10元—850元不等。記者逐一進行查找後,發現200元以上價位的電動玩具各種證書與資質更加全面,而10元到20元左右的玩具大多沒有包裝袋,而有的只是用透明塑料紙裝著,而在塑料包裝上沒有“CCC”認證標志。在另外一家攤床上擺放著類似於變形金剛玩具、各種挖掘機、推土車都有類似鏟子和駕駛室裡的細小部件,記者用手輕輕一掰零件就開始晃動起來。而植物大戰僵屍、釣魚的整套玩具中,幾乎每一個玩具都很小。盡管商家一再表示:“這種玩具多大都能玩,也適用剛滿周歲的寶寶。”但記者在外包裝上發現,上面明確寫有適用3歲以上兒童。
隨後記者來到一家專賣毛絨玩具的攤位前,商家說現在熱賣的玩具價格高低不等,記者注意到幾乎每個毛絨玩具的眼睛、鼻子、嘴等小零件是用塑料制成的,只要稍稍用力,零件能輕易的轉動。記者詢問商家毛絨玩具適合多大的孩子玩。商家說:“原則上毛絨玩具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玩,但小一點的孩子也照樣玩,沒事的。”
在暗訪中,有一些家長照樣會滿不在乎的買這些不合格的玩具。一位抱著大約2歲左右孩子的家長正在挑選毛絨的抱抱熊玩具,並告訴記者,這種毛絨絨的熊女兒最喜歡,從出生後就一直玩這種,每天都要抱著睡覺呢,這不家裡的那個有點舊了,所以再給她買一個。
而在我國為了保護兒童的人身安全,對童車、電動玩具、塑膠玩具、彈射玩具、娃娃玩具和金屬玩具等6大類玩具產品強制執行“3C”認證,CCC標志有兩種:一種是印刷,一種是貼紙。進口玩具經過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都貼有CIQ標志。沒有“CCC”標志的上述玩具,都屬不合格商品,而不合格的毛絨玩具也會對兒童的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記者在百度的搜索欄上搜索“孩子誤食玩具”,出現不同年份的31條新聞,其中均是幼兒誤將玩具的小零件吞進肚子,從而導致呼吸不暢、腸道被堵甚至危及到幼兒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