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綏濱縣奏響發展農業最強音
2013-07-02 11:05:03 來源:鶴崗日報  作者:耿向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鶴崗7月2日訊 小曬水池變成大曬水池、零散小塊田變成池埂又直又齊的大塊田……今年備春耕以來,在綏濱縣綏嘉公路兩側農田裡,隨處可以看到改造農田基礎設施的火熱施工場面。為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標准化生產為目標而實施的『農業提檔昇級年』建設全面奏響了該縣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最強音。

  綏濱縣是典型的農業縣,現有耕地149萬畝。2010年至2012年,連續3年的『旱改水』使全縣的水田面積達到了110萬畝。種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使全縣糧食總產和農民人均收入分別從2009年的6.1億斤、4200元猛增到去年的16.14億斤、1.41萬元。雖然今後再靠結構調整增加總產和收入的空間已不大,但在標准化生產的實施和科技措施的應用上卻大有文章可做。經過科學論證基礎,縣委、縣政府在去年收秋後就決定把2013年作為全縣農業提檔昇級建設年,全面實施『雙十雙百』工程。其中『增加水田10萬畝、增加地表水灌溉面積10萬畝為『雙十工程』;『百裡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和『百裡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帶』為『雙百工程』。『百裡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就是將沿綏嘉公路兩側的所有水田全部按園區標准,打造成大塊田,方條化,地頭地邊整齊,池埂拉直拉齊、橫豎成行,田間無雜草。同時確定幫建單位在示范帶上重點打造『向日設施農業、吉長萬畝水田地表水灌溉、忠仁綠色有機水稻生產、聯合高效農業發展』等9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百裡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帶』是搶抓省委、省政府實施『圍水經濟』、建設松花江沿岸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帶的機遇,在綏濱縣松花江沿岸建設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帶。在這條高效農業示范帶上,重點建設新建林場果蔬特色產業、向陽萬畝水稻標准化生產、永昌地表水控制灌溉、永樂稻田養魚等6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從去年入冬開始,這個縣就提早動手,確定了10萬畝新增水田的具體地塊,至今春水田泡田之前,10萬畝『旱改水』工程全部完工,如期實現新增10萬畝水田的建設任務。在今春土層剛剛化凍10厘米的時候,新增10萬畝地表水灌溉工程也相繼開工。在水田生產泡田之前,就完成了建設任務。共完成施工量120萬立方米,整修和新建乾、支、斗渠298條,總長175.44公裡,配套橋涵閘等建築物296座。

  兩個百裡示范帶項目是今年全縣農業提檔昇級的重量級工程。在備春耕生產中,由縣委、縣政府所確定的幫建單位集中力量,對所幫建鄉(鎮)的建設項目進行逐一落實。截至5月初,沿綏嘉公路兩側的所有大塊田、農田路、農田渠道襯砌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部完工。核心示范區相關配套建設工作也於5月末結束。在園區水田種植上,突出了水稻『三化』栽培技術、機械寬窄行插秧技術、三層膜育苗等實用技術。同時,投資340萬元落實了50臺寬窄行插秧機,確保水田秧苗全部插在了豐產期。

  據了解,在建設百裡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前,雖然綏濱已建成了名符其實的百萬畝水稻生產專業縣,但傳統的零散的小塊田以及井水不經曬水池直接進入本田既造成了耕地的浪費,也因為地下水溫低,影響水稻生長,導致產量下降,質量不高。經過百裡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建設,將原有的小曬水池變成大池子,小塊田變大塊田後,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還加大和延長了井水增溫空間及時間,能提高水溫6至7攝氏度以上,使水稻分?多1至2個,實現增產10%以上。縣農委主任莊福金告訴記者,在公路沿線建設科技示范帶的目的就是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乾。使全縣農民都能隨時看到實施標准化生產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兩帶十五園』建成後,將成為展示綏濱縣農業生產標准化、田間管理精細化、土地經營規模化、農業技術科學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的窗口,並在全省地方率先實現農業標准化,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