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誕生首家私人博物館 六大展廳各有特色(圖)
2013-07-02 11:18:15 來源:大慶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日訊 聽聞根雕藝術者尹慶歷時兩年打造的大慶市首家私人博物館正式開張,記者好奇地走近這裡,探秘其背後的故事。

  私人博物館這樣建

  2013年年初,記者第一次來到尹慶根藝博物館,那時它還沒正式開業。館長尹慶正穿著工作服穿梭其間,一身木屑一身油漆,忙著布置新展館。“現在一切都要走上正軌了,展館經過重新規劃,符合博物館的標准。審批手續也很順利,過兩個月就能開業了。忙了兩年,終於見到曙光了。”身上帶著木香的尹慶笑得像個大孩子。

 
坐在自制的棋盤邊與,自己博弈是,尹慶最愜意的時刻

根雕作品《低頭做事》

  如今,博物館已經正式開門營業了,尹慶終於夢圓。

  尹慶從事根雕藝術已經十幾年,2006年建立了搏木軒根木雕館。2011年初,他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建立一家公益性的根藝博物館,讓更多的人免費參觀,讓大慶人走近已傳承千年的根雕藝術。

  可是,一直埋頭於藝術創作的尹慶,根本不知道如何申請私人博物館。問遍周邊親朋,大家都不知道博物館居然還可以私人申請;跑遍自己知道的有關部門,得到的答案是大慶沒有先例。

  一年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固執”的尹慶終於見到了曙光。原來,申請私人博物館的第一步需要到市文廣新局文博科提交資料。此時,大慶還沒有一家私人博物館,整個黑龍江省也還沒有根藝博物館。

  找到門兒的尹慶趕緊行動,先將資料提交到市文廣新局,再將審批合格的資料提交到省文化廳。經過反復考察,2012年10月25日,省文化廳批復:同意設立大慶市尹慶根藝博物館。可這還不算完,還需要將省文化廳的批文拿到省民政廳,申請“民間非企業”營業執照。期間,需要到省技術監督局領取機構代碼,到市稅務機關登記……

  一系列嚴謹復雜的程序後,2013年3月26日,尹慶拿到了省民政廳的批文。至此,大慶首家私人公益博物館——大慶市尹慶根藝博物館正式誕生了。

  六大展廳各有特色

  雖說是私人博物館,但尹慶根藝博物館的規劃非常正規,分為六個展廳。尹慶告訴記者:“把博物館規劃得這麼好,多虧了大慶博物館館長張鳳禮,如今每個展廳都有自己的特色。”

  走進博物館,你就會看到用油管線拼成的“油城魂”三個字,這也是第一個展廳的主題。展廳內鐵人王進喜的根藝雕像是用百年柞木制作而成,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曾有人出高價,尹慶都捨不得賣,“這不是錢的事。”


 

  第二個展廳裡,主要有各種原材料和小件根雕。第三個展廳有“和諧家園”的一系列根雕作品和一個傳統木工用具的展區。第四個展廳有男性氣息十足的煙斗專區,令人深思的兩性專區,以及尹慶最滿意的作品——陰陽結。“恩怨情仇本就是一個結,可以系死,也可以打開。這幅作品讓我堅定了為人處世的原則,不要自尋煩惱。”第五個展廳的主要作品是“十八羅漢”,主題是“如何養生、如何養心”。展廳正中間,巨大的象棋似乎在告訴世人,棋如人生,落子慎重。坐在棋盤邊,品一杯茶,與自己博弈,是尹慶最愜意的時刻。最後一個展廳也是工作間,尹慶珍藏了來自恩師耿起峰、摯友高和平以及其他許多朋友的作品,感謝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和鼓勵。“感恩”是這個展館的主題。

 
尹慶的博物館吸引了很多青少年

  鐵人頭像

  賠錢的“買賣”

  經常有人問尹慶,為什麼費這麼大的勁、投入這麼多來建立一間公益性的根藝博物館?要知道,一旦成為博物館,每一件根雕作品就成為了展品,不能出售。換句話說,這是個賠錢的“買賣”。

  “最初我只是想給更多的根友和朋友提供一個參觀、學習、交流和探討的平臺。如今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門既古老又現代的藝術,繼承和傳承樹根文化、地域文化,已是我的責任和使命。”自決定建立一座公益性根藝博物館起,尹慶就把自己的一切融入其中。

  沿著參觀路線走進去,你會看到和他一樣堅持“低頭做事”的公牛。牆上還有這樣一句話:什麼是根?萬物之本。什麼是藝?人文是藝。

  整個尹慶根藝博物館,似乎就在回答這個問題。一路走來,你就會逐漸走進尹慶的心裡,走近根雕藝術的千年歷史中,你會感受到“綠葉對根的情誼”。

  記者王冰冰/文實習記者李恆/攝

  編後語

  人與城市的情感

  我沒見過尹慶,但我聽說過他。尹慶,這個2003年為做生意開始接觸根藝的東北漢子,潛心鑽研成了一名根雕藝術家,而今又建立了私人根藝博物館。這種純公益、被稱為“賠錢買賣”的做法,在很多人眼中也許是傻子行徑,可是,他本人卻覺得過程很美。

  尹慶的做法無疑是超前的。因為博物館的數量、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文化氣度、民眾教養的重要標杆,西方發達國家平均5萬人就有一個博物館,而據媒體報道,我國如今“40萬人共享一個博物館”。在這種情形下,私人博物館的湧現,對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是件好事。

  尹慶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尹慶的博物館,經常會吸引一些青少年(以大學生居多),他們一面好奇地觀賞、一面追問著大慶根藝知識甚至歷史。每到這時,尹慶都耐心地一一解答,“這會讓大家更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更加熱愛這座城市。”

  據聞尹慶的父親是老會戰,所以像很多大慶人一樣,鐵人也是他的偶像,因此他在博物館內特開闢了一個“油城魂”展廳;又聞他建私人博物館的目的是為了推廣根雕文化,為大慶文化之花培植一枚閃亮的綠葉。

  至此,我終於有些懂尹慶了。這是一種情結,一種人與城市情感的體現:城市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她造就了今天的我,於是,我回報給明天的她。

  願大慶有更多像尹慶這樣的人。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