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八一農大專家詳解太空種子變異:航天果蔬不是轉基因食品
2013-07-04 09:43:00 來源:大慶網  作者:林丹 單玉偉 姚忠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4日訊 地面上普通的青椒、番茄,上天轉一圈回來,就搖身一變換了模樣。

  很多人都有些不放心,這些東西吃著安全嗎?

  《太空種子1克售價近萬元》、《航天果蔬放20天都不爛》兩篇報道見報後,不少市民打來電話,“種子是咋到太空的?”“種子到太空溜達一圈,回來就長出那麼大的果實,這樣的東西人吃了會不會也發生變異?”

  為了打消大家心中的疑慮,記者特意跑到了大同區高臺子鎮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航天育種”基地,請教了駐守在那裡的專家。

“航茄”的形態與普通茄子差別很大。

  記者探秘航天育種基地

  行程一個多小時,記者一行終於到了“傳說”中的航天育種基地。

  一下車,就看到一棟棟大棚整齊地排在甬道兩側。

  “這兒種的是航天茄子。”“這兒種的是航天辣椒。”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研究員、“航天育種”基地項目負責人李德澤告訴記者,現在“航椒”、“航茄”、“番茄”在我市已經大面積種植了。

  選上天的種子就像選拔“飛行員”

  看了這兒,不少人可能要問了,這些航天果蔬,是不是游太空回來的種子長出來的?

  其實不然。航天果蔬的種子在大面積種植前,要經過種子篩選、太空誘變、地面育種三個階段。

  李德澤說,種子篩選,有幾個大原則:是否具備研究的優勢?產值高不高?優質資源有沒有?比如,湖南想選上天的種子,肯定選辣椒的種子,新疆想選上天的種子,肯定選哈密瓜。而東北的香瓜和西瓜種植技術,在全國都處於領先水平,屬於優質資源,所以2011年,他們就選出了7個甜瓜品種和4個西瓜品種搭載“神八”,進行航天育種。

  除了這幾個原則之外,還要對種子優中選優。

  李德澤給記者打了個比方,選上天的種子就像選飛行員,參選的人特別多,要經過層層篩選,層層把關,優中選優,最終選拔出來的纔是精品。

  今年3月,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啟動了“神十”搭載計劃,確定了甜瓜、西瓜、茄子、番茄、黃瓜五大類作物。

  “這五大類作物都是大慶栽培的主要經濟作物,也是棚室栽培創造經濟效益比較高的作物,同時也是市民餐桌上比較常見的果蔬。”李德澤說。

  選種子時特別嚴格,李德澤和他的團隊先從2000個品種中篩選出200個品種,但是後來由於飛船整體載重原因,種子“超重”了,必須減量。經過再一次的排序優選,最終確定搭載“神十”太空試驗的作物變成了27個品種。

  1000粒種子能有3粒發生變異

  是不是進入太空的種子都能發生變異?

  李德澤說,搭載飛船進入太空中的種子,變異是有幾率的,科學測算是千分之三左右,即1000粒種子裡面可能有3粒會發生變異。種子的變異也是隨機的,即使是同一種作物不同的品種,搭載同一顆衛星或不同衛星,結果也不一樣。種子有可能變好,也有可能變壞。再加上有重量的限制,所以搭載的種子越小,上天的種子就可能越多,變異幾率就越大。

  種子回到地面後,就進入了地面育種階段。

  選那些好的種子進行地面繁育,在繁育過程中,有的性狀特別理想,就可以直接使用。如果還有缺陷,就將有“航天血緣”和沒有“航天血緣”的進行雜交,將缺陷彌補上。直到性狀穩定,不再發生變化,纔可以推廣種植。

  航天種子沒有外來基因“侵入”

  看過航天果蔬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種子在太空游了一圈,回來經過培育後,結出的果實多是又大又壯的,該不會是轉基因的吧?

  對此,李德澤明確表示,利用航天育種技術培育的航天果蔬,絕對安全,大家可放心食用。

  種子在太空,只是發生了物理變化,即只是基因序列發生了重組,並沒有導入外來基因。

  不只是上太空的種子會發生變異,自然界也存在變異,而且都是農作物基因正常的突變,只不過航天育種技術比自然界變化快,比自然界變化大,而且是有目的的變異。比如一個人,個也高,長得也白,哪都好,就是單眼皮,我們就想通過一種手段讓她迅速變成雙眼皮。再比如一種茄子,什麼性能都好,就是長不大,通過航天育種手段,讓它變大。

  說起航天育種和轉基因有什麼區別,李德澤表示,航天果蔬是將植物本身存在但處於休眠狀態的優秀基因激活並得到充分表現,而轉基因果蔬,是將其他生物內的“優秀”奪取過來,從而使自身基因得到“優秀”表現,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