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連天雨還原哈爾濱市地勢地貌(圖)
2013-07-04 13:57:47 來源:生活報  作者:丁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7月4日訊 連日來持續降雨,雨水將哈爾濱市區內歷史形成的地勢地貌“清晰”還原。記者踏查後發現,由於雨勢不大,雖然市區內很多區域積水成河,但大多只是暫時積水,較快地都通過排水系統流走,市區內易澇點也沒有形成大面積積水。但是,道裡區和道外區部分地段受地勢低窪影響,逢雨必澇,住在平房的居民和臨街商戶不得不淘水“抗洪”。

  

   宏圖街積水。 記者張濤 攝

  南崗香坊

  站在高高山崗上

  “秋林、博物館等路段地勢高,排水順暢,很少出現積水”

  雨中,記者走訪了南崗區、香坊區部分路段,除個別地道橋和地勢相對偏低的區域,發現大部分雨水排放順暢,僅出現暴雨突降階段的暫時積水。“其中,秋林、博物館等路段地勢高,排水順暢,很少出現積水。而在相對低窪處,例如林興路、開發區紅旗大街區域內澇情況較嚴重。早年間,林興路就屬於高崗附近的小湖泊,算是先天不足吧,地勢相對較低,一下雨就澇。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開發區紅旗大街區域是老飛機場,地勢相對較低,所以一下雨就澇。”老哈爾濱人於先生介紹說。

  在香坊區,大部分地區也因地勢高,很少出現大面積積水。其中,由於安通橋下等地點地勢低,一下雨就積水,被附近市民列為雨天慎行路段。

  據史料記載,南崗昔稱“秦家崗”,地處哈市所轄城區地勢的最高點,海拔為123.2-181.2米,故以自然地理特征而得名“南崗”。香坊緊鄰南崗,地勢也較高,解放前曾被稱為“上號”。說起這個別稱,由來有幾種傳說:一是1932年松花江發大水,道外被淹,群眾逃至香坊,因香坊地勢高故稱“上號”,稱道外“下號”;二是中東鐵路修建時香坊是堆放建築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勢高於道裡,故稱“上號”。

  道裡道外

  坐在低處看池塘

  “群力新區不少低窪地點為灘涂地,一下雨肯定澇”

  宏圖街、道口頭道街、樺樹街、陽明灘大橋上橋口……這些天因積水成災,這些街路常見諸報端。記者究其原因,發現這兩個區有不少區域離江邊近,地勢低,每逢大雨肯定鬧“洪災”。

  記者踏查發現,道裡區霽虹橋等緊鄰南崗區一帶路段,因地勢較高,沒有出現積水情況,而沿江一帶地勢低窪,積水嚴重。其中,新陽路與哈藥路交口、康安路、新陽路與通達街交口等區域地勢較低,雨天容易形成積水點。另外,據老哈爾濱人介紹,“道裡群力新區因沿江地勢而蓬勃發展中,其開發前,不少低窪地為灘涂地,所以一下雨肯定澇。”積水成河後,讓許多有車族望而卻步。其中,6月30日,一陣短時強降雨過程中,群力新區的陽明灘大橋上橋口處,大量積水導致10多輛車熄火。

  和道裡區的情況差不太多,道外區也臨江而居,且多是平房等老房子,更易內澇。其中,橋頭屯區域、道口頭道街26號區域、宏圖街、新一街,樺樹街、南極街與景陽街交口處等路段地勢偏低,積水情況嚴重,是內澇的重災區。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