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4日訊(記者 張銳)自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肇源縣從轉變乾部工作作風,提高乾部推動發展、破解難題、服務群眾的能力出發,在全縣開展了以“下農村、下社區、下企業,幫扶利民、調研問民、服務親民,大興聯系群眾之風、苦乾實乾之風、攻堅克難之風”為內容的“三下三民三風”活動。各級乾部下農村、到社區、進企業,基層一線談發展,生產車間話項目,農家炕頭聊民生,累計走訪群眾37240戶,企業120多家,幫助基層確定發展項目1200多個,辦實事14400多件。
扶貧解困彰顯愛民之心
肇源縣委把“扶貧解困”作為“三下三民三風”活動的開棋之舉。按照縣委要求,縣處級領導乾部帶頭,紛紛深入到貧困戶家中,幫助解決生產生活難題。在縣領導的帶動下,各級乾部深入到貧困戶家中進行幫扶對接,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並鼓勵他們要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積極發展生產,早日脫貧致富。各單位、各部門紛紛結合工作實際,為群眾解決燃眉之急和現實困難,義順鄉推行了每名乾部聯系一個責任區,經常深入責任區走訪群眾,了解民需,化解民懮的“農村社區化服務”模式;和平鄉開展了“溫暖夕陽、愛心救助”活動;古恰鎮開展了“訪民情、解民難、連民心、幫民辦、帶民富”活動。活動中,全縣各級乾部共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物資資金2400萬元。針對群眾就業、就醫、就學等現實困難,結合實際,建章立制,形成確保群眾得實惠的長效機制,目前,累計幫助群眾實現就業創業560人,資助貧困學生480人。
沈下身心大興務實之舉
各級乾部身下基層,心入群眾,變聽匯報為進百姓家,變機關坐班為基層蹲點,變遙控指揮為現場指導,工作作風實現了大轉變。縣委李書記率先到新站鎮先進村調研,對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發展中的就醫就學難、融資貸款難等問題,提出了信用社創辦鄉鎮金融服務中心、村金融站點的解決辦法。各鄉鎮負責新農保工作的乾部,帶著手提電腦等設備,到農民群眾家采集指紋,辦理參加新農保手續。二站鎮科普大集現場發放科普資料5000多份,科普讀物2000多本,農民實用技術手冊1500多本,解答政策、技術等問題300多個。同時,肇源縣把群眾上訪變為乾部下訪,各級乾部下基層把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和影響穩定的突出矛盾的進行大排查、大梳理,再點對點、面對面地加以調處化解。截止目前,各單位、各部門組織乾部開展專題調研160次,在基層召開座談會240場,排查、化解重點信訪問題150個。
傾心盡力力求發展之效
縣委把推動發展作為活動的重要任務,各級乾部主動到困難多、問題多、矛盾多的地方解決問題,到群眾意見大、呼聲大、怨氣大的地方理順情緒,到工作拿不下、推不開、辦不好的地方打開局面,苦乾實乾、攻堅克難,傾心盡力、全力以赴推動發展。
縣處級領導身體力行、出思路,親上陣,直接參與招商引資工作,與此同時,工業、農業、旅游、文化、商貿、建設6個行業招商辦和16個鄉鎮招商辦,1000多名乾部著力研究項目、洽談項目,促進項目落地。縣委還統一抽調100名科級乾部和後備乾部,派駐到項目建設一線。棚戶區改造項目抽調的26名乾部,主動克服困難,起早貧黑深入到群眾家中宣傳解釋政策,做思想工作,想方設法協調建設方與拆遷戶之間的利益關系,有的還墊錢幫助拆遷戶解決搬家費用,在項目一線與群眾情義交融,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矛盾糾紛,保證了棚戶區改造項目順利實施。同時,縣委以關注民本、改善民生為主線,集中精力推進了城鄉道路建設、集中供熱、安居工程等10件利民實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網絡已基本形成,全縣“六險”擴面20萬人;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設農村公路865公裡、城區道路36公裡,開發建築工程50項,改造棚戶區82萬平方米,建設公共租賃住房164套,改造農村泥草房33600戶;完成中小學校、村級幼兒園和縣中醫院、鄉鎮衛生院、村級標准化衛生所等民生設施的建設。
肇源縣用求真務實的行動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以乾部作風的轉變順應民意、凝聚民力,“三下三民三風”活動讓群眾切實享受到了發展的成果,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贏得了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