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市中考評卷顧問分析語文試題:重視積累突出能力考查
2013-07-04 23:18: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4日訊(記者 王蕊)4日,哈爾濱市中考進入評卷環節。今日,2013年中考評卷顧問——哈爾濱市初中語文兼職教研員、哈爾濱市市級骨乾教師、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教師潘珠英和哈爾濱市初中語文兼職教研員、語文學科帶頭人、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教師王琛作2013年中考語文試題分析。經分析,整張試卷重視語文積累,突出能力考查,引導閱讀習慣。有利於推進新課程的實施,指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上級學校選拔學生。

  本次語文評卷工作本著“公平、公正、科學、嚴謹”的原則,每位考生的每道題均由兩位教師評閱,作文題如果兩位老師給分相差5分,該作文則必須重新評閱。其他題均做到每道題0誤差。

  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考生在答古詩詞默寫的考題中,在三個方面出現了較多的錯誤,包括字形不規范、同音替換、隨意添減字。考查識記、辨析、提取信息的題目得分高些,考查深度理解、綜合運用和語言表達的題目得分低些。

  兩位專家認為,2013年中考語文試題在命題的思路和題目的設置上都遵循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的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發展狀態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整張試卷關注知識積累、側重考查能力、貼近現實生活、充滿人文關懷,體現了語文學科獨有的特點和情趣。

  試題關注知識積累

  積累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必要基礎。“積累與運用”部分的前兩道題分別考查字音和字形,引導師生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第3題考查學生辨析常見的語病,重視語言使用的准確、規范。前三道題每道題的錯誤選項和錯誤類型都不相同,有利於指導師生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總結規律,歸納方法;第4題從人、事對應的角度考查了學生對於課標推薦的閱讀書目的掌握情況,有利於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有利於引導學生注意加強語文積累,擴大閱度面,增加閱讀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7題為默寫題,考查學生對於古詩文中名篇佳句的積累情況,但考查的角度和對能力的層級要求不一樣:(1--5)題考查的是記熟記牢原文的基本要求,而(6)題還考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整個第7題還考查了學生書寫正確、工整、規范的基本功;文言文閱讀的前兩道題考查了文言文學習中最基礎的知識——實詞解釋和句子翻譯;說明文和議論文閱讀中也考查了說明方法和論證方法等最基本的文體知識。

  考題側重考查能力

  今年的閱讀題設計沒有晦澀的學科術語,文體知識也涉及不多,但無論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是對問題的認識,都有豐富的思維含量,需要考生專心閱讀,仔細體會。

  在現代文閱讀試題中著重考查了審題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概括綜合要點的能力和對人物情感的體驗和理解能力,例如議論文閱讀的第23題,就是一道綜合性很強的試題,既考查了學生對文章觀點的把握,又考查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既考查了語言運用能力,又考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內容貼近現實生活

  語文學習要植根於傳統,更要與時代和生活緊密聯系,2013年的命題材料既有《岳陽樓記》這樣的經典文章,又有散發著鮮活時代氣息的精粹時文《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改變命運的一分》和《謙和是一種力量》。這些精美的閱讀材料,不僅在內容與形式上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從不同角度關注自我品格的形成、關注生活中的美好、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生存現狀,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今年中考作文命題靈活開放,更貼近生活。特別是作文所提供的提示材料,都是跟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生活內容來寫,這樣的話,不僅有效地引導了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的習慣,還使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作文在審題、選材和構思方面都有較高要求,有利於學生寫自己對生活的獨到認識和獨特感受,便於抒發真情實感,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學生背文、套文的現象,對於引導語文教師平時的作文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總之,本次作文命題考查了學生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感悟生活、熱愛生活的能力,成功地實現了對作文教學的引領。

  試題充滿人文關懷

  今年的試卷秉承以往“一卷三塊”的結構,分為“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三部分,設計科學合理,有利於學生答題。題乾的陳述、答題的要求和提示,用語規范簡潔,親切溫馨。第13題“為什麼說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中的著重號就足以說明本次命題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