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5日訊 受高空冷渦和地面低壓共同影響,日前,哈市出現了持續降雨天氣,一周降雨量達到118毫米,而哈市去年主城區降雨量大概為478毫米,哈市這一周下了全年降水的四分之一。雖然在本場大到暴雨中,哈爾濱一些地區發生了山洪等地質災害,市區內局地也出現了內澇,但由於各相關部門提前部署、應對及時,使整個城市在此次大到暴雨中未受到較大影響。

排水工人將水掃進排水井。
未雨綢繆提前啟動預案
哈爾濱的雨自6月28日起就一直在下,接連多天上空只見烏雲不見陽光,此時,雖然哈市還沒有到主汛期,但連日的降雨已經牽動了防汛部門的神經。7月2日上午,哈市氣象臺發布暴雨預警後,哈市防汛辦第一時間向各區縣(市)發布防范大到暴雨的緊急通知,這次的通知不止要求各區縣市要加強領導,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轉移受威脅的群眾,更重要的一點是——追責。如果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未進行報告,造成人為失職或瀆職,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損失,將嚴肅追究責任。在接到通知後,各區縣(市)防汛辦24小時值班,相關負責人立即去轄區內巡視,降雨前的那一刻,他們在和天氣搶時間。
同樣緊張的還有哈市排水集團。2日,還未等集團下達巡視通知,嵩山分公司的經理王建國就已經和同事們前往易澇點——華山地道橋處巡視。華山地道橋地勢低窪,一直都是周圍區域的匯水區,每逢降大到暴雨,積水都會達到半米深。這裡是最讓王建國頭疼的地方,正因如此,他帶了幾名同事比別人提早趕到了華山地道橋下。用手掏井篦子上的垃圾、打開井蓋放水、調吸污車隨時准備吸污泥。在做好所有准備工作後,他纔發現,此時已經晚上9點,和他在一起的同事還空著肚子,回去吃飯?可能就因為離開的一個小時,華山地道橋就會大面積積水,只有現場買盒飯,就著雨水吃。2日夜間,和王建國一樣在道路上巡視的還有300餘名排水工,而其他的500名排水工也沒有回家,大家已經做好了充分准備,只待大雨降下。

環衛工人清掏排水井。
行動迅速排水、公交、城管等聯動及時
“哈爾濱立功村降雨106毫米”、“雙城市永勝鄉永興村90.2毫米”……氣象部門的監測數據幾乎每一時段都在更新。
在哈市公交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緊盯著從各個公交車視頻監控上傳回大屏幕的路況。公交車前風擋玻璃上安裝的監控器與哈市公交調度指揮中心的大屏幕監控系統聯網,調度員可根據積水情況,第一時間通過車載語音系統與駕駛員聯系,並為駕駛員提供便捷安全的行駛路線。
這次大范圍降雨,起疏導作用的視頻監控不止有公交車隊,還有排水集團的10臺移動終端車和城管部門的數字監督指揮中心。哈排水集團收到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後立即啟動視頻監控系統,增派10臺視頻終端車上街巡視,以便在指揮中心隨時關注內澇情況,並及時向內澇點調派人手。哈市城管數字監督指揮中心負責嚴密監視重點易澇地區積水、市政設施損毀等情況,統一調度指揮。
而交警則根據排水部門及熱心市民提供的積水地點,設專人定崗,一面協助排水車排澇,一面引導車流,其間還幫忙車主打撈車牌,將拋錨車輛推出積水路段。
雨中堅守環衛工、交警保哈市交通順暢
2日夜間至3日白天,哈市的降雨一直沒有停止,雨中除了路燈與車燈的光,還有各積水點反光錐的光亮。這一整夜,交警和排水工都站在積水點守候著。而這一夜對市民方先生來說也是異常特別。方先生開車經過宏圖街時,因為冒險涉水而導致車輛熄火被困水中。看到車輛拋錨,該路段值班的2名排水工立即上前幫忙推車,2個人推不動,再找2個,還不動,旁邊執勤的交警也過來幫忙。5分鍾、10分鍾,車輛終於被“救”出,方先生要對幫忙者表示感謝,但都被婉言謝絕了,排水工和交警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告訴他。
除了宏圖街,陽明灘大橋與群力第二大道交口、華山地道橋、太平橋、禧龍大街等地段也發生積水,積水深度均在20厘米以上。在這些地段,排水工、交警、環衛一時一刻都沒有停歇,始終堅持在一線。在此次大到暴雨中,哈市共發現一曼街、經緯街、康安四道街、安通街等道路破損20餘處,哈市道橋部門組建了13支專門的搶修隊伍,400餘人在第一線搶險,連夜搶修,一天內修復10處。
3日早,哈市氣象臺解除了暴雨預警,但大雨並未停止,奮戰一夜的排水工、交警、環衛也沒有立即下班,他們不敢有絲毫麻痺大意,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直至雨勢逐漸轉小停止。經過近30多個小時的艱苦奮戰,終於戰勝了這場大到暴雨的襲擊,贏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