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5日訊 持續多日的強降雨,使我省局部農田形成漬澇,如不及時排除,將對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甚至影響全年收成。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為最大限度地減小強降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確保今年農業生產豐收,各地各部門正在積極行動,組織乾部群眾深入一線踏查,全面掌握農田漬澇面積,迅速組織農民開展農田排澇,全力抗災。
日前,省農委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實做好農田內澇防范工作,具體做好六件事:一要迅速排出田間積水,避免長時間積水影響作物正常生長。二要扶正倒伏莊稼。搶抓有效時機,動員組織群眾扶正倒伏的莊稼,培土加固處理,促進通風透光。對葉片有淤泥的作物,要用清水衝洗乾淨,恢復葉片功能。三要加強水田生產管理。嚴格控制水層,及時排除稻池雨水,增溫控?。要采取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措施,提高植株營養狀況,增強抗逆性,促進秧苗健壯生長,保證水稻創高產。四要加快搶修棚室設施和田間水毀工程。對棚室設施因強降雨造成損毀的,要及時組織農民進行修復,恢復生產;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搶修水毀的涵閘、河壩等農田水利設施,清淤河道渠系,確保排灌需要,防止內澇災害發生。五要搞好強對流天氣防范工作。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聯系,密切關注強降雨、強對流等天氣動態,加強預報預警,提前做好防雹等防范設施准備,狠抓各項防范措施落實。要及時將氣象預報宣傳到廣大農村和農戶,指導農民增強防災避險意識,增強防范能力。六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業部門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工作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小強降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高空冷空氣影響,近期全省大部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連續降水天氣,6月28日?7月4日,松嫩平原大部、牡丹江西部及雙鴨山部分縣市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其中肇東、杜蒙、安達、雙城、五常等縣市降水量達150毫米以上,依安縣三興鎮降水合量達到221.7毫米,連續降雨已造成局部低窪地塊農田形成積水漬澇。就此次降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記者采訪了省農科院總農藝師閆文義。他介紹說,當前,我省玉米的總體生育進程是從小喇叭口進入到大喇叭口時期,此時正是大量需肥需水的關鍵期,也是田間追肥的關鍵期。降水有效解決了玉米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但降水多日照少,而且無法進地追肥,因此對玉米生長的影響不容小視,既容易導致後期脫肥,又易造成基部節間拉長,導致後期倒伏。對玉米來說,當務之急是排除田間積水,晴天後搶抓時機利用大型機械追肥,後期可采取化控措施控制株高,防止倒伏。水稻正進入分?後期,按正常田間管理程序,此時應放水曬田控?,防止無效分?過多,產生倒伏和貪青晚熟,同時促進營養轉移到有效分?上,促進孕穗。當前水田應盡快排出積水,想辦法曬田,三五天之後,再施孕穗肥,以促進穗分化,增加穗粒數。大豆正是中花期,此時降水對大豆生長有好處,但讓植株泡在水裡不行,要保證壟溝無明水,同時,嚴密防控大豆菌核病的大面積發生,因為田間濕度大極易導致此病發生。
盡管如此,此次降水對我省農作物蟲害的防治是有好處的,尤其是對玉米粘蟲,有天然的滅殺作用。閆文義說,此前的高溫天氣,致使我省農作物蟲害大發生的幾率顯著增加,但連續多日的降水,對緩解蟲害發生作用明顯。
記者從省農委了解到,截至發稿,各地共投入排澇資金5879萬元,出動人力9.61萬人次,動用機械和排水設備29430臺(套),搶挖排水溝20000延長米。經晝夜奮戰,已搶排田間積水44.3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