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8日訊 記者從市兒童醫院獲悉,該院青春期門診每年收治患兒近萬人次,其中約30%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矮小癥、身高增長突然提前加速等“身高病”。其中,不少孩子當前身高正常,卻在檢查性早熟、肥胖時,發現身高“丟失”。
吃錯藥不長個兒了
4日,13歲女孩小青因月經不調到青春期門診就診。此前,小青在成人醫院少女門診進行了兩個月的治療。然而系統檢查發現,小青的骨齡已經達到15.5歲,當前身高僅1.53米,其身高生長期將提前結束,很難自然長到1.6米。
青春期門診於泓主任對照小青所服藥品,發現雌激素遏制了小青的生長潛能——藥物讓小青的骨齡快速增長,縮短生長空間,最終造成身高的“丟失”。
3年前,8歲的小莫因胸前出現兩顆“小饅頭”被帶到青春期門診就診。當時,小莫的乳房提前發育到3-4期,屬性早熟。當時她的身高雖達到1.285米的同齡標准,但骨齡已經達到11歲女孩的標准。這意味著,按照骨齡小莫已“丟失”了18.1厘米的身高。
經過三年的生長激素和抑制性發育治療,如今11歲的小莫已長到1.53米,骨齡為13.5歲。盡管還“丟”了6厘米身高,但她的乳房回縮到1期未發育狀態,挽回了大部分生長空間。
性早熟乾擾兒童發育
青春期門診的於泓主任說,狹義上的生長發育是指身高的增長。一般女孩到16周歲、男孩到18周歲,身高會停止生長。除遺傳、內分泌、睡眠、營養、運動、精神因素外,性發育也是影響身高的重要因素。
除癥狀明顯的身材矮小,門診中不少兒童身高看似正常,卻因性發育導致身高出現“丟失”或提前加速增長,必然會影響未來的身高。
於泓主任建議,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每半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高、體重、身體發育情況。不論男孩女孩,一旦發現性發育、身高異常,都應當及時就診。早期的飲食、生長發育乾預可及時糾正異常,是否需要生長激素治療應由專業醫生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