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9日訊 他憑借數學滿分,英語142、文綜224分,語文107分,文科總成績623分的好成績,在高考成績剛剛公布第二天就收到香港大學精算學專業電子錄取通知,7月5日香港大學正式發出錄取通知書……他就是哈三中文科考生孫新權。
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孫新權,在高考成績公布的24小時內,接到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等名校的邀約,最終但他最終選擇港大理學院的精算學專業。
孫新權
想嘗試不一樣的教育形式
“香港大學有全國唯一的精算學專業。”孫新權告訴記者,北京大學是他曾經的理想大學,這兩所學校他都很想去,但最後決定選擇港大,一方面是因為他雖然學文科但是對經濟類比較感興趣,尤其是精算學;另一方面是港大國際化水平高,應用性較強的精算學就業前景好。
這位充滿自信的男孩說,選擇在香港上大學,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其開放的教學機制,自己想去嘗試跟內地不一樣的教育形式,如香港大學的全英文教學,小班制以及導師制都很吸引人,但同時對學生自身的要求也非常高。
看書學英語這個暑假他很忙
看書看新聞、游泳打球鍛煉身體、每天下午去英語班補習英語、8月初去北京學英語……盡管已經確定被香港大學錄取,可孫新權的這個暑假還是安排得滿滿的。
“港大那邊是全英語教學,我得鍛煉一下自己的口語和寫作能力。”孫新權說,原計劃暑假跟爸媽去雲南旅游,但是得知被港大錄取後,就重新安排了暑期計劃,“以後玩兒的機會多的是,現在還是多看點書,為去港大做些儲備!”
6月9日,剛考完試,新權就在媽媽的陪同下去了書城,足足買了1000多元的書,“都是哲學、歷史、經濟類的書,書名我都記不住,看著就很枯燥!”徐媽媽說,新權從小就愛看書,歷史政治軍事類是他最關注的,還特別關心時事政治類的信息,每天必看的是參考消息、人民日報等報紙。
“十八大召開期間,他還把每場政府工作報告,還有我們機關單位發的學習材料,統統認真學習一遍。”徐媽媽說,她非常不理解兒子的舉動,別人都在緊張的復習,他卻在研究政府工作報告。
“事實證明,我看的這些對考試都是有用的!”新權說,僅靠平時背誦書本的知識,不能在文綜考試獲得高分,還需要平時積累。今年文綜考試其中一道題目是關於“城鎮化”的話題,這就是十八大期間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還有關於“地膜”的問題,他也曾在人民日報上看過相關的報道。
學文學理他和父母談判兩天
高二分文理科之前,新權的成績一直穩居班級第一,理科成績也位列全年級百名之內。在爸媽眼裡,數學上很有天賦的新權就應該是個學理科的“料兒”,可新權卻堅定地選擇“學文”。
“我特別喜歡歷史政治還有軍事類知識,我一直認為只有喜歡纔能學好!”新權說,爸媽在聽了他的選擇後都很吃驚,“不過我一直都慶幸我爸媽很民主,一直讓我生活在沒有壓力的氛圍中,爸媽將文理科將來的就業形勢等各種利害關系交待清楚後,交由我自己決定。”經過兩天的交鋒,最終新權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文科。
學習秘笈是多思考多歸納
學文科的新權,數學成績非常好,這讓他很佔優勢,“有獨特的數學思維”是班主任李澤老師對他的評價。他的解題方法經常被拿到理科班去當成解題案例分享。對於此次高考中取得數學滿分的成績,新權沒有覺得驚訝。
對於數學的學習,新權有自己看似簡單的學習方法。他說,他從不搞題海戰術,因為他覺得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足夠多了,他只將老師布置的習題保質保量地完成,並歸納總結解題方法和習題類型。
而對於文科類的學習,他認為要多看書,多看新聞和時事。“不要以為花時間在這些方面是浪費時間,其實帶來更多的是幫助。”新權說,在這次考試中就足以證明,平時的知識儲備給自己的考試帶來很多幫助。
對歷史一向有研究的新權不僅關注中國歷史還喜歡歐洲史、世界史等。高二時,一節關於“二戰”的選修課,老師乾脆把新權請去當了講師。新權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個半小時,“時間太短了,只能給同學們講了蘇德戰場。”新權的表現讓同學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同時,他和媽媽都特別認同“行萬裡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從四五歲起,新權就隨著媽媽去各地旅游,先後走過四川、重慶、湖北、江浙等地,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初中時還去了澳大利亞和俄羅斯,“這讓我在學地理時,佔了很多優勢!”
爸爸是偶像激勵他一路向前
“其實學習對我來說是個樂趣,可能源於受父母的影響!”新權說,榜樣的力量是無形的,爸爸十年的求學經歷一直激勵著我努力學習,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新權的爸爸目前是北大醫學部和南京大學雙博士後,就職於哈醫大四院。
新權滿月3天後,新權的爸爸就去中科院讀博士。“上幼兒園的時候,新權就常跟人說,‘我爸爸是博士,將來我也要當博士’。”徐媽媽說,那個時候新權不知道什麼是博士,就是知道爸爸去上學。每年放假,新權媽媽都帶著他去大學探望爸爸,而且爸爸只要在家的時候經常書不離手。“所以從小新權就覺得學習是件好玩兒的事兒,學習從來都不用我們約束。”
對於將來是否要出國,要從事什麼工作,新權說,既然學了精算學專業,一定會去考精算師,但是未來從事什麼工作,要在大學四年裡好好思考一下。
在采訪中,新權跟記者提了一個小要求。他說,特別想通過這篇報道感謝班主任李澤老師。這兩年,新權也曾考過班級20多名,每次都是李老師幫他找問題,不僅對他一人這樣,對每個同學都是苦口婆心地講,人生的規劃、機會的把握,每個和他談過話的同學都很受觸動。“我們很幸運有這麼一位細心的好老師,他是我一輩子的良師益友!”新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