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9日訊 由於上年冬季降雪多,加之春季降雨頻繁,導致佳木斯市今年多數大豆種植田播種期較歷年嚴重拖後,不同區域較歷年大豆播種期平均延後10-20天,有的地塊甚至到6月末纔播種結束。對此,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研究員張敬濤提醒廣大農民,目前播種早的地塊已進入初花期,播種晚的地塊還處在幼苗期,因此,要根據大豆長勢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生育是大豆田間管理的當務之急。
張敬濤指出,播種過晚的地塊,在大豆出苗後要根據天氣條件及時進行深松,深度18?25厘米,起到放寒、增溫和除草作用,但注意天氣乾旱或沙性土壤不要進行深松作業。常規壟作栽培地塊,要根據土壤?情及天氣條件適時中耕,不僅可以促進大豆幼苗發育,對於滅草具有一定的作用。第一遍中耕要在大豆真葉展開、復葉出現時進行,上土到苗根部,以不壓苗為限。第二遍中耕要淺覆土,深度為3?4厘米,同時進行壟溝深松,深度為15?20厘米。第三遍中耕要在大豆開花前進行,壟形為開口梯形,形成張口壟,杜絕封尖壟,以防雙苗帶狹窄,造成苗交叉,傷苗減產。最後一遍中耕應在大豆封壟前進行。
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肥料的輔助,張敬濤提醒農民要根據苗情長勢酌情使用葉面肥,對於瘠薄的地塊、大豆幼苗長勢弱或晚出苗的地塊要及時補充營養,可以噴施氨基酸、黃腐酸、磷酸二氫鉀及高效生長調節劑等葉面肥。同時,要增施硼、鉬等微量元素。對於個別出現除草劑藥害現象的地塊,可因地制宜采取補救措施,噴施一些緩解藥害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優質葉面肥。
對於種植密度大或土壤肥力好的窪地,尤其是窄行密植種植田,播種晚、氣溫高、雨水充足的條件下,大豆長勢旺,可能會有徒長倒伏趨勢,這時可用烯效唑、或多效唑、或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劑進行葉面噴灑,以壯稈矮化植株,防止倒伏。在大豆盛花期至結莢初期,采用增產、促熟作用效果顯著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葉面噴灑,以增進大豆乾物質的積累,提高產量。
張敬濤說,如果在大豆花莢期遇到乾旱,易造成大豆落花、落莢,影響大豆的莢、粒數,必須及時灌溉;鼓粒期是大豆乾物質積累的關鍵時期,也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增粒重促早熟則是這個時期管理的中心,如果此期遇旱無雨,也應及時灌溉,以水攻粒對提高產量和品質有明顯效果。
張敬濤強調,要特別注意大豆的病蟲害防治,真菌性病害、細菌性斑點病、大豆花葉病毒病、蚜蟲、大豆食心蟲、紅蜘蛛等病蟲害均可用有針對性的農藥進行預防和取出。待豆葉全部脫落,子粒呈現本品種色澤,子粒含水率降至15%以下時即可適時收獲。